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悬梁刺股: 孙敬苏秦苦读书 发愤图强成大事
来中京 重阳题壁怪诗
赴山东 全真聚齐“七真”
谈古论今话通礼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8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悬梁刺股: 孙敬苏秦苦读书 发愤图强成大事
记者 石蕴璞
绘图 李玉明
    成语词典

    人物 孙敬 苏秦

    释义 形容读书学习发奋刻苦。

    出处 《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 孙敬头悬梁 通古今学问

    悬梁刺股是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东汉的孙敬和战国的苏秦。其中,“悬梁”说的是孙敬奋发好学的故事。

    孙敬,字文宝,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据说他极好读书,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在家里不停诵读,被人称为“闭户先生”,他还曾编织柳条在上面写经书。

    后来,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先在太学附近找了一间小屋安顿好母亲,然后入学。

    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因为古代男子头发很长,他就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自然就不瞌睡了。每天晚上,他都用这种方法读书,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经过年复一年刻苦学习,孙敬变得博学多才,最终成为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2 苏秦锥刺股 配六国相印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苏秦身上。

    苏秦,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苏秦少时便有大志,曾师从鬼谷子多年。为求取功名,苏秦变卖家产置办行装,去游说秦王统一中国,失败后回到家中,形容枯槁,衣衫褴褛。家人对他很冷淡,妻子不理他,嫂子也看不起他。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他下定决心,要发奋读书,做一番大事。

    他昼夜苦读,读书到深夜时,非常疲倦,常常打盹。为了克服困乏,他想出一个办法。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使自己保持清醒,继续读书,最后鲜血都流到了脚上。

    付出总有回报,如此坚持了一年,苏秦再次周游列国。这次,他改变策略,说服齐、楚、燕、韩、赵、魏联合抗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国合纵,使强秦15年不敢出函谷关。他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苏秦衣锦还乡时,他的妻子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他。

    后人敬仰他,以“苏秦背剑”来命名一招武术定式,取其纵横捭阖之意,十分形象。

    无论古人今人,都很重视读书,有关刻苦读书的故事有很多。除了悬梁刺股,还有西汉经学家匡衡因为家穷“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以及晋代车胤在夏夜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和晋代孙康冬天利用雪地映出的光来读书的故事,也通过成语“囊萤映雪”流传下来。这些想尽一切办法发奋苦读的人,最终都成为饱学之士并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读书人的典范。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