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原崛起的强力引领
“五有”考评制 筑牢基层组织
转变作风重实干 提升工作促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 提升工作效能
转作风求实效 促进粮食事业发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8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中原崛起的强力引领
(上接01版)
    这是励精图治的艰辛突破。从 “多予、少取、放活”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扶贫攻坚、驻村帮扶、科技文化卫生法律进乡村,我们对“三农”问题的破解从未停止,力争解开“三化”如何协调这道题。

    (三)“三化”难以协调发展,难在何处?

    河南发展的诸多矛盾,无不归结在“三农”问题突出;而解决的出路,无不体现在“三化”协调;而难以协调的症结,最终都聚焦在城镇化水平低上。

    城镇化水平低,制约经济结构优化。粮食“十连增”,我们贡献大,但增产不增收,矛盾难解扣;工业明显增强,但反哺农业远远不够;城市迅速扩张,但带动农村能力有限;三次产业结构不优,矛盾凸显。调整之艰难,让我们无法再拖。

    城镇化水平低,导致发展动力不足。城镇是现代服务业的主阵地,以知识为核心的服务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2.5%,我国为43.1%,河南则相对更低些。压力之沉重,让我们无路可退。

    城镇化水平低,势必挤压发展空间。大招商吸引众多的行业巨头跑步进入河南。招来了“金凤凰”,却“无枝可栖”, 大量工业项目因土地指标缺乏难以落地。形势之严峻,让我们无法回避。

    城镇化水平低,造成城乡矛盾加剧。“三农”问题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失衡,很大程度上源于二元结构矛盾。我省农村居民占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仅为城镇居民的1/8左右。矛盾之尖锐,让我们别无选择。

    变革,迫在眉睫;创新,刻不容缓;忧患,务必清醒。

    提高城镇化水平,不能走有些国家激化矛盾的城市化老路。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城市病”加剧,我们要有足够的警觉。

    提高城镇化水平,不能走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歧路。牺牲了农业和农民,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我们要有足够的警醒。

    提高城镇化水平,不能走城镇与农村相割裂的弯路。城市和农民“两张皮”,差距在拉大,矛盾更突出,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

    (四)“引领”破题,探索之路为之一新。

    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新在长远意义上的“城乡统筹”,新在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新在实际意义上的“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为城镇生产生活方式”。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在河南发展史上具有可贵的理论实践创新意义——

    理论上凸显创新价值。“三化”是中原崛起的三大动力支撑,谁来引领,关乎整个发展大局。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源自河南省情之实、河南发展之需、河南人民之盼。我们探索的是后发地区的赶超之路。

    实践上凸显中原特色。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从事农业的人口下降到总人口25%以下,规模农业、集约农业和现代农业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常常拘泥于“城市中心”的思维,走不出“就农业说农业,就城市说城市”的老路子。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用 “一体五级”布局的统一性、统筹性、关联性,破解“三农”难题,是基于长期实践和倒逼压力之举。我们探索的是“三农”大省的突围之路。

    内涵上凸显时代特征。科学发展是关注最广大群体根本利益的发展,改善民生是惠及最广大群众的民生。农村环境长期变化不大、农民生活长期改善缓慢,是发展的短板,是民生的“洼地”。新型城镇化要把河南6000多万农民引领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探索的是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

    新型城镇化引领,体现的是先进思想观念的引领,先进科学技术的引领,先进管理方式的引领,先进生产方式的引领,先进生活方式的引领。

    “引领”,彰显河南勇气!“引领”,凝聚河南智慧!

    (五)解一卷而众篇明,举一纲而万目张。

    在“三化”协调的这盘大棋中,新型城镇化引领恰如一招妙计,指点迷津;好比一步妙棋,难中解围:

    妙在土地资源被盘活,加快发展的束缚制约被打破,新型工业化空间无限广阔。

    妙在土地流转在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大提升,新型农业现代化动力澎湃。

    妙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巨大市场活力激发。

    妙在有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农民身份历史性转换,开始拥有完整的财产权利,农民生活前景美好。

    …………

    一计点拨,茅塞顿开;一子落下,满盘皆活。

    新型城镇化引领如一台发动机,使条件最差的农村获得了跃马扬鞭的动力;

    新型城镇化引领如一架望远镜,使走势最弱的农业看到了改天换地的愿景;

    新型城镇化引领如一把金钥匙,使收入最低的农民走进了实现小康的大门。

    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地位,并非提高城镇化率所驱使,而是源自于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工作重点的重大改变。

    (六)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引领的“题眼”。

    华灯初上,全省最大的新型农村社区——滑县锦和新城中心广场每天都会响起欢快的旋律,人们在夜色中翩翩起舞。昔日“土里刨食”的农民,如今享受着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居民们的笑声洋溢着兴奋和自豪:“村里有企业,农民有收入,家庭能团圆,生活真得劲。”

    锦和新城模式,是破难题、找“题眼”的一种探索。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统筹城乡发展好比大象,大家都在摸,但都只摸到某些局部,没有完整地触及它的全部,没有深刻地揭示它的本质。

    统筹城乡发展难以真正破题,原因就在于“题眼”未定,一直没有把广大农民这一矛盾的主体涵盖进去,没有把农民生存发展需求这一最大的民生考虑进去。

    新型农村社区,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从破解“三农”难题入手,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当前“农村到底怎么办、农民应向何处去”两个关键问题,实现城市与农村双轮驱动、统筹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抓住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从现阶段我省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个最薄弱的环节切入,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改造传统农村格局,以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村,城市与乡村的双向流动更加通畅,市民和农民身份的鸿沟逐渐消除。

    新型农村社区,抓住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我省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在城镇化,未来发展的最大内需在城镇化,最雄厚的投资潜力也在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既扩大投资,又扩大内需,如果在全省推广开来,将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快速拉动经济发展。昔日沉寂之地,从此活力升腾。

    新型农村社区,抓住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点。从分散居住到集中管理,社区服务机制和协调机制有了创新的契机;从村级自治到社区管理,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有了创新的可能;从农民身份到市民户口,户籍管理制度有了创新的空间。

    新型农村社区,抓住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点。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学习机会,改善生活环境,农民眼界开阔、生存技能提升,积极性得以调动,创造性得以激发。

    (七)引领之路,必将迎接挑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事物,是转变领导方式的新实践,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新作为。它不断地开拓出新气象,也会不断地伴生新问题——

    没有立足长远的意识。有些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规模、类型,主要是着眼当前,忽视中长期人口结构、分布和城乡环境变化趋势,规划缺乏前瞻性,建设缺乏长期性,管理缺少创造性,服务缺少实效性。长此以往,不仅造成巨大浪费,更可能危及城镇化整体战略的实施。顾了现在,丢了未来。

    缺乏历史传承的自觉。城市有城市的灵魂,乡村有乡村的文脉。不少农村社区“千楼一面”,缺少地域特色,对村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不足。丢失了古村、古井、古迹,不见了老街、老宅、老树。起了高楼,断了根脉。

    存在拔苗助长的隐忧。尽管明确了“等不得”、“拖不得”、“急不得”的工作要求,但个别地方仍然盲目贪大求快,操之过急,失于简单,或埋下“推倒重来”的后患,或走入“赶农民上楼”的误区。得了“政绩”,失了民心。

    (八)引领之策,重在着眼全局。

    新型城镇化引领,重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五级城镇体系”如同动力强劲的列车,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隆隆向前时,其他四级也应提速前行。

    区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决定着一个经济区在区域竞争中的成与败。强化郑州市的核心地位,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和郑洛工业走廊建设,中原经济区的 “龙头” 才能更加挺拔高昂。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决定着一个经济区整体竞争力的强与弱。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功能性布局,中原经济区的“柱石”才能更加耸立高大。

    中小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决定着一个经济区发展潜力的大和小。依托产业集聚区壮大县域经济,依托现代农业提升中小城镇发展内涵,中原经济区的“基石”才会更加牢固坚实。

    (九)引领之效,重在互动联动。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工业的主导地位决不会改变。新型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是带动城镇化的强大动力,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省的潜力在工业,实力更在工业。强化工业主导,推进产业集聚,使更多城乡居民有活干、有钱赚,新型城镇化才有产业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才有充足可靠的物质保证。

    农业的基础地位决不会动摇。“三农”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课题,更是“河南难题”。我省的优势在农业,责任也在农业。稳固农业基础,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才有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

    产业的支撑作用决不会削弱。城镇与产业联动发展,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基本规律。我省的发展靠产业,提升也靠产业。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行之不远。强化产业支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新型农村社区才能“人财两旺”。

    (十)引领之道,重在遵循规律。

    坚持人民意愿为上,正确处理好建设进度和人民群众承受度的关系。如果只有干部的积极推进,没有群众的踊跃参与,就会把建新型农村社区“变味”成大拆大建,弥漫为圈地运动,贪一时之功,留几世之患。群众兴致勃勃,干部推推动动,就会对发展规律判断失误,对社情民意洞察失准。忽视群众呼声,贻误发展良机。

    坚持务实建设为重,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推进不冒进,加快不加压。有条件的地方“拖不得”,没条件的地方“急不得”,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又好又稳又快,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坚持统筹发展为要,正确处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社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民生保障、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评估,真正使农民搬得出、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体现协调性,增强满意度。

    (十一)引领之基,重在为民惠民。

    对个体的农民而言,“脱村入市”也许是一种值得夸耀的事情。但对农民整体而言,他们的自豪感、幸福感归根结底来自利益的保障和尊严的彰显之中,我们的出发点、立足点自始至终放在民生的改善和民权的维护之上。

    决不允许盲目蛮干,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罔顾农民权益,会挡住农民致富的“财路”,民生之举伤民心;

    决不允许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搞成简单的房屋置换或福利分房。住新楼失土地,会断掉农民生存的“后路”,稳定之基不稳定;

    决不允许利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机搞房地产开发。顾眼前失长远,会堵塞农村发展的“出路”,惠民之策难惠民;

    决不允许违规违法。失去群众信任,会失去社区建设的“活路”,和谐之路难和谐。

    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新型农村社区才有澎湃动力。

    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新型农村社区才有强大合力。

    顺应农民的美好期待,新型农村社区才有持久魅力。

    (十二)大潮澎湃处,激越看帆起。

    新型城镇化引领,是一条创新之路,需要我们披荆斩棘,不懈探索;

    新型城镇化引领,是一条希望之路,值得我们艰辛付出,开辟新境;

    新型城镇化引领,是一条光明之路,期待我们踔厉风发,奔向彼岸。

    新型城镇化引领风鹏正举,中原经济区建设前景无限!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