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镂空黑陶豆 | |
核心提示
豆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镂空黑陶豆1959年出土于洛阳市西郊的王湾遗址。它通高31.8厘米、盘径28厘米,由柄足和盘两部分构成,整体平整光滑,柄足上还有3列每列4个的圆形镂孔,代表了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先民高超的制陶技艺。
文物名称:镂空黑陶豆
文物年代:龙山文化
出土时间:1959年
出土地点:洛阳市王湾遗址
黑陶食器制作精美
我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之一,饮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吃十分讲究。”洛阳博物馆馆长谢虎军说,有人曾对《周礼》中记载的执掌事务官员职责进行统计,其中为帝王日常生活服务的人有60%是管理、提供饮食的。
由于崇尚饮食文化,古人的食器也十分讲究,有鼎、簋(guǐ)、鬲(lì)、盂(yú)、豆等10多种。其中,豆是我国最早出现、最常用的食器之一。豆的造型可谓多种多样,有高柄豆、矮柄豆、深盘豆、浅盘豆、镂空豆、浮雕式豆等;质地也有很多种,有陶豆、青铜豆、漆器豆、瓷豆、玉豆等。
洛阳是华夏先民的最早栖息地之一,我国不同造型、不同质地的豆在洛阳几乎都有出土。其中,又以1959年出土于洛阳市西郊王湾遗址的镂空黑陶豆最为精美。
高虎军说,镂空黑陶豆由柄足和盘两部分构成,通高31.8厘米、盘径28厘米,敞口、深腹、圆底,柄呈喇叭状。尤为珍贵的是,该器物表面十分平整光滑,造型精巧,柄足上有3列每列4个的圆形镂孔,代表了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先民高超的制陶技艺。
或为现代瓷盘前身
那么,镂空黑陶豆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呢?据《说文解字》载:“豆,古食肉器也。”另据《诗经·大雅》载:“印盛于豆,于豆于登。”《周礼·天官》中也载,“醢(hǎi)人掌四豆之实”,“凡祭祀,共荐羞之豆实,宾客丧纪,亦如之”。
“由此可以看出,豆不仅是人们生活中所用的食器,也是用于祭祀的一种礼器。”高虎军说,作为食器,豆虽没有鼎、簋等的地位显赫,却是使用普遍的器物。而豆通常专用于盛放各种副食,如腌菜、肉酱等。因此,用餐时,人们所使用的豆的数量也常用来表示人地位的高低。据《周礼》载:“凡诸侯之礼,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男豆二十有四。”
黑陶豆主要盛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朝,造型多为浅盘、浅钵形、高圈足。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豆和钵是最重要的食器。其中,由于豆浅而小,只能盛放少量副食,很可能是现代瓷盘的前身。而钵深而大,可盛放较多的饭,应与瓷碗相似。“由于豆有高高的柄,使用时既能突出器物中的菜,又符合古人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足见古人的聪明才智。”高虎军说。
相关链接
黑陶——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黑陶是一种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优秀陶种。
黑陶的烧制温度约为1000℃,质地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又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黑陶表面所呈现的纯净的黑色,是以独特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即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其表面,从而形成黑色陶器。黑陶是继彩陶之后中国制陶工艺的又一个高峰,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