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粤唯鲜博物馆 | |
核心提示
近20年来,大大小小、特色鲜明的民间博物馆已经在我国蔚为大观。在有的城市,国有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已经可以平分秋色。民间博物馆,正在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资金匮乏、缺乏扶持、身份界定模糊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1 由私人收藏向公共服务转变
中国的民间博物馆热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仅仅依靠国家力量是不够的,民间博物馆收藏方式灵活,为国家收集和保护了一大批散落民间的文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国有博物馆的拾遗补缺。
作为全国首家民间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的馆长,王志安先生早在1996年就创立了马家窑文化研究会,正是在不断收藏研究的基础上,倾全力建立了这家民间博物馆,为的是让那些自己辛苦收藏的彩陶不至于藏于深闺无人识。如今这个博物馆接待人数已过百万,被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作为考古学的教学实习基地。
观复博物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6年10月30日成立,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家博物馆已闻名天下。2002年,马未都还在杭州创办了它的分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观复博物馆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管理,2004年它实行了理事会制,走出了一般民间博物馆小打小闹、个人和家族色彩过于浓厚的老路。2010年6月,马未都宣布正式创建观复文化基金会,将其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实现了由私人收藏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转变。
2008年开始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曾被认为对民间博物馆会形成极大的冲击,但很多民办博物馆却利用免费开放的契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提升了自己的服务水平。
在人们的印象中,民间博物馆大多小巧玲珑,隐匿在不起眼的街巷。然而近几年,随着民间资本的壮大,民间博物馆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种格局逐渐被打破。比如建川博物馆群落。馆长樊建川对于藏品的征集,跳出了一般文物的概念,已经拓展到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类实物的收藏,涉及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产生活、民俗、抗击汶川大地震等主题鲜明的门类,丰富了博物馆藏品的概念,促进了民间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而且围绕丰富的藏品,其博物馆群落最大限度地延伸到餐饮、影视、古玩、文化旅游、房地产、文化会展等方面,使原本只是用来配套的设施也呈现出一种“亚博物馆”状态,形成了一个集藏品展示、历史教育、旅游休闲、收藏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概念博物馆,基本实现了“以馆养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民间博物馆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大背景下公民文化需求增长的必然结果,小而言之是由社会力量利用民间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依法设立,具有文化普及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大而言之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今后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2 资金匮乏限制民间博物馆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登记注册的3415个博物馆中,民间博物馆有456个,也就是说每十个博物馆中至少有一个是民间博物馆。加上各种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及收藏室,全国民间博物馆的总数可达千家。
在有的城市,国有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已经可以平分秋色。比如成都,国有博物馆有35家,民办博物馆达到了33家。而我国最大的民办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就坐落在大邑县的安仁古镇。该聚落占地500亩,已开放15个博物馆分馆,馆藏文物超过200万件。目前累计接待观众200万人次,解决当地400余人就业,这样的“成绩单”与国有博物馆相比亦不逊色。
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民间博物馆也有自己的种种尴尬。
资金的匮乏以及筹措渠道的单一,成为限制民间博物馆发展的最大瓶颈。与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同一时期成立的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一直经营不善,去年10月馆长路东之不幸早逝,博物馆的经营更是陷入窘境。这里虽然展示的都是陶器、陶片、砖瓦、封泥等,但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均无法估量,但由于社会关注度不高,每天的参观人数很少,入不敷出,只能勉强维持运营。
其实,为了促进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各地政府也提供了不遗余力的支持。“虽然政府对于民间博物馆有很多的支持,但这种支持并未惠及大多数,更多的时候只是对于一些成功者的锦上添花。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资金不充足的地区,民间博物馆还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王志安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认为,民办博物馆的成立相对容易,运营费用却很高。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全世界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即使是世界性的大博物馆,也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保障扶持,更何况势单力薄的民间博物馆。
3 法律保障是最好的发展保证
资金匮乏是一个方面,民间博物馆人更在意的是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从诞生之初到现在,民间博物馆就没有一个标准的身份界定。管理部门先后几易其名,从“私立”到“私人”,从“民办”到“非国有”,从“民营”到“民间”……朱炳仁认为,这些概念的反复变化反映的正是人们对民办博物馆模棱两可的认识。正是身份不明限制了民间博物馆的蓬勃发展。“说起来,民间博物馆在服务社会和公众方面,与国有博物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民间博物馆不是由国家出资、不直接隶属于国家文物系统,没有明确的国家财政资金扶持渠道,而法律地位和监管体系的不明确,更使其在创办和运营过程中经常遇到政策法规瓶颈,这才是严重制约民间博物馆发展的主因。”
2010年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民政部、文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民间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这被许多民间博物馆的掌门人认为是期盼已久的甘露,但这一《意见》至今仍未有具体的操作方案,专家只好将这一《意见》称为“一直没有化为甘露的春风”。
各国在其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中国也不想例外。早在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发布了《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但几年过去了,这部条例依然是“有望出台”。
其实这已经是社会的共识:应尽快明确民间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时比照国家扶持民办学校等的优惠政策,明确扶持民间博物馆的政策措施,包括捐资举办的民间博物馆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经济回报的民间博物馆,依法享受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也许千呼万唤的《博物馆条例》能够满足这些最基本的期盼,毕竟只有法律的保障才是最好的保证。
(据《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国内部分著名民间博物馆
●中国紫檀博物馆
该馆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女士投资兴建的中国规模最大的紫檀雕刻艺术博物馆,于1999年9月开馆。博物馆建造时,邀请了建国之初就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木作专家、瓦作专家以及画作专家参与,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工艺品。
●金泉钱币博物馆
2002年1月28日该馆在西安成立,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该馆收藏有中国历代古钱币、贵金属货币纪念币和世界货币2万多个品种,仅中国历代古钱币就达数亿枚,总重近500吨。
●石龙家具博物馆
该馆位于广东东莞,以明清家具为主题,展出各类古典家具千余件,还藏有古代名家牌匾、楹联300余副(套)。
●包畹蓉京剧艺术博物馆
包畹蓉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入室弟子,毕生收藏了上千件京剧服饰。包氏艺术馆展出了数百件精选京剧服饰,其中有梅兰芳、荀慧生、黄桂秋、俞振飞等艺术大师的遗物,弥足珍贵。
●粤唯鲜博物馆
该馆是天津市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6000余件文物,囊括了西周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陶瓷器、木雕、古雕及汉、唐、宋代彩色人俑、明清木器家具、古代及近现代枪支。
●四海壶具博物馆
该馆由壶具收藏家、紫砂艺术大师许四海先生于1992年创办,是上海市首家经上海文管会批准建立的私人博物馆。该馆藏有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壶到明清的紫砂壶等数百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