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商家促销花招多 涉嫌忽悠消费者
张村:遍种黄芩地生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价格调高再调低、促销商品总缺货、特价商品不退不换……
商家促销花招多 涉嫌忽悠消费者
    核心提示

    京东、苏宁的价格战仍在网上如火如荼地进行,却有很多消费者已开始抱怨,促销如同“烟雾战”,让人看不清楚。实体商家标高价格再降价的手法,电商也如法炮制。从“虚标原价”到“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特价商品不退不换”,促销活动中,商家还有多少让消费者看不清的花招?

    价格战如“烟雾战”,消费者大呼“上当”

    随着京东、苏宁、国美等多家电商围绕大家电的价格战日渐火热,消费者也逐渐在硝烟中看出端倪。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的营销手段可谓花样百出,可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却不好,“早了贵,晚了没货”的买家也很多,“价格战”更像“烟雾战”,真是“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烟雾一 “打完就跑”。电商先调低价格,很快又重新调高。例如,一淘网数据显示,某电商一款夏普电视价格14日晚从2699元升至4099元,15日9时后又降至2399元,多次变动后又涨到4099元,被称为“标牌上的游戏”。

    ■烟雾二 “瞒天过海”。来自一淘网的数据显示,京东商城14日晚在大家电品类上有近50件商品悄悄涨价,涨幅从30%到100%不等,位居商家“悄悄涨价”排行榜榜首。

    ■烟雾三 “空城计”。网络平台让促销烟雾更易实现。很多产品标低价格后不久,就出现“无货”标志。网友戏称:“一群电商打价格战,打着打着就不见了。”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此次价格战更像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宣传。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很多网友感觉价格优惠并没想象的那么大,这实际只是个“烟雾弹”,就像实体店里的一些打折,先把价格提起来后再说打了多少折,实际还是原价销售,打折只是噱头而已。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称,电商打价格战更多的是“口水战”,商家也不会真的“亏本赚吆喝”,只是拿少量特价商品来吸引眼球,消费者还是要擦亮眼睛,不要期待太高。

    专家认为,“零毛利”、“确保价格低于其他经营者”等说法有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之嫌。而《价格法》第十四条中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商家赚“眼球”,“忽悠”消费者

    实际上,除了电子商务,在实体商家的促销活动中,“烟雾”也随处可见。节庆期间,各大商家纷纷打出“满送”、“满减”等促销活动,价格却并不见低。2011年4月,就有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存在优惠折扣价高于原价、返券促销价高于原价、不如实标示附加条件等价格欺诈行为,被发改委点名。

    记者发现,在促销活动中,很多商家还常常声明“特价产品不退不换”,似乎在暗示消费者,购买“特价产品”可能会遇到残次品,且商家不会因此负责。

    实际上,2006年颁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中已经明确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降低促销商品(包括有奖销售的奖品、赠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得将质量不合格的物品作为奖品、赠品。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说,商家大规模宣传促销活动前,应备足相对充足货源。如果促销过程中大量缺货,就会涉嫌“虚假宣传”。而在促销前抬高价格,也涉嫌“虚假广告”和“价格操纵”。

    专家同时指出,无论是否是促销的产品,都不得销售不合格产品,否则就违反了《产品质量法》。而且,“不退不换”也涉嫌“霸王条款”,属于不规范的合同格式条款。

    有消费者认为,商家促销可以招揽人气、提高销售额、扩大名气,可谓一举多得,而消费者却成为“被忽悠”的对象,被促销活动“绑架”。

    “对消费者来说,从表面上看是在享受一场低价盛宴,但实际上促销力度远远不会达到预期,导致成交量也不会很高。”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表示。

    价格战引混乱,电商内耗加大

    姜奇平说,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我国应该零容忍。如果商家在降价促销中存在欺诈、欺骗等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严惩。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冬认为,实际上,这样“促销”的商家很多,在以往案例中,实体店“虚标原价”属于“非典型性的欺诈”,让消费者自认为“捡了个大便宜”,单独去维权却很困难。此时,监管部门应对经营者的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行为,行使行政查处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价格战始终是电商采取的首要促销手段,苏宁、京东等几家电商此次可以说是把价格战推到了“顶峰”。价格大战势必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而受此影响,电商盈利的时间可能会延迟。价格战使电商企业内耗加大,电商企业在开展降价促销时,应避免挑起恶性竞争,要如实宣传,确保用户体验,同时要把诚信放在重要位置,对消费者负责。(据新华网)

    相关链接

    商务部:电商“价格战”是否违法须待调查

    对于电商“价格战”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表示,商务部已经注意到个别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竞相采取降价方式开展销售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市场热议和消费者以及供货厂商的关切。商务部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

    沈丹阳认为,判断这场所谓的“价格战”是否违法,需要以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现在与降价促销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以及《价格法》,几家电商企业的行为是否违法需由执法主体调查取证后做出判断。

    沈丹阳称,商务部认为有关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开展销售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共同促进家用电器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平稳发展。不论采取何种促销手段,都应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保护消费者和供货厂商的合法权益,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据新华网)

    电商价格战引爆黑客攻击

    360每秒拦截172次钓鱼网站

    8月15日,堪称中国电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价格战”正式打响,但与此同时,钓鱼欺诈网站也借机疯传。据360“网址云安全”统计,当天上午购物类钓鱼网站数量猛增,360安全浏览器平均每秒拦截购物钓鱼网站达到172次。

    所谓“钓鱼网站”,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

    最典型的网络钓鱼攻击是将收信人引诱到一个通过精心设计与目标组织的网站非常相似的钓鱼网站上,并获取收信人在此网站上输入的个人敏感信息。这些个人信息能让黑客可以假冒受害者进行欺诈性金融交易,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目前,钓鱼欺诈网站已经成为互联网第一威胁。据360发布的《2012上半年中国网络安全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6月,360“网址云安全”共拦截钓鱼网站访问量达21.7亿次,相当于平均每秒有138个网民访问钓鱼网站,其中访问购物钓鱼网站的比例约为41.5%。

    经360安全中心分析,现在的钓鱼网站攻击者大多“闻风而动”。如6月的京东商城店庆、本月的电商“价格战”,以及五一黄金周、节假日的促销活动,都会吸引钓鱼网站在短时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

    “很多钓鱼网站从域名到页面,都和真实网站十分相似,攻击者通过论坛、微博、QQ群等各种渠道散布钓鱼网站链接,普通用户很容易上当受骗。”360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网购应通过可靠渠道进入购物网站,并使用具备“网址云安全”和“网购先赔”功能的安全软件和浏览器产品,为用户财产安全上“双保险”。

    专家提醒,网民在查找信息时,应该特别小心由不规范的字母数字组成的CN类网址,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从不点击电子邮件中的链接来输入你的登录信息或者密码;永远不要相信邮件中的电话号码;在收藏夹中保存正确的网站地址,不要相信电子邮件中的网站链接。 (据新华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