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不二是全真七子中唯一的女性,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来到洛阳修炼传道。
孙不二,原名渊贞,又名富春姑,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正月初五生于山东宁海富户孙忠翊家。据传,当时孙母梦到七鹤舞于亭,一鹤渐入怀,觉有娠而生。这“七鹤”大概指全真七子吧。
孙渊贞天性聪慧,温和慈善,自幼熟读五经,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论嫁之年,她出落得花容月貌,亭亭玉立。父母为她选择了宁海首富子弟马丹阳。马家家境富庶,号“马半州”,马丹阳也熟读诗书,才艺超群,却不愿出仕。因此,夫妻俩过着甜蜜安稳的日子。
王重阳到山东传道,最先遇到马丹阳,招他为弟子的过程也颇有传奇色彩。这天,马丹阳在街上闲逛,见一道士模样的人在遇仙亭上讨了碗酒便喝,喝罢,提笔在亭柱上题诗道:“抱元守一是功夫,懒汉至今一也无。终日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哪人扶?”
马丹阳见诗暗自吃惊。原来,他曾作诗一首,诗中有“醉人扶”几个字,这外来的道士怎么知道?他忙问:“你是何人,从哪里来?”那人正是王重阳。王重阳不假思索答:“长途跋涉几千里,特来帮扶一醉人!”马丹阳更为惊诧,又问:“什么叫‘道’?”王重阳答:“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两人便如故交一般攀谈起来,不觉天色已晚。
马丹阳将王重阳领至家中。孙渊贞一见连忙施礼问候:“道长近来无恙?今至寒舍,蓬荜生辉!”王重阳还礼,一语双关道:“贫道见你家夫君乃有道之人,故来打扰。见到娘子方知,你们二人真有夫妻相呀!”说罢,王重阳盯着孙渊贞看,看得孙渊贞羞涩难当,只好借故准备酒饭,诺诺而退。
后来,王重阳在马家结庵而居,整日劝说马丹阳入道。马丹阳拜王重阳为师后,王重阳又欲度孙渊贞出家,乃显神通。据传,一夜,王重阳喝得酩酊大醉,竟闯入孙渊贞内宅,卧在孙渊贞之侧大睡。孙渊贞责其无礼,怒锁房门,让仆人去叫马丹阳速归。片刻,马丹阳到,他说:“师父正与我谈道,不曾离席,岂有此事!”孙渊贞怒目圆睁道:“不信你看!”他们开锁推门进屋,哪有王重阳的影子!二人又同去王重阳道舍,却见他睡意正浓,鼾声如雷。此刻,孙渊贞笃信王重阳乃神人,不久,她竟也抛家弃子,拜王重阳为师入道。王重阳为她取法名孙不二,号清静散人,传授她天符云箓秘诀。从此,夫妻俩敬王重阳如神,事之若君。
王重阳收齐“七真”后,四处游方传道。孙不二留在宁海金莲堂(全真堂)修炼,一炼就是七年。功法初成,她开始外出游化,金大定十五年夏天,她到达洛阳,住在城东北瀍水西岸的风仙姑洞。
风仙姑洞原住有一位风仙姑,俗称小二娘,关中人氏,可惜不知其姓氏。这位风仙姑平时靠乞食度日养身,满脸污秽亦不自觉,但随口之言多含玄机。孙不二从风仙姑处受益匪浅。她们相处一段时间后,风仙姑辞别远游,孙不二就独自居此洞修炼。
孙不二和风仙姑一样,白天到洛阳城募化乞食,夜里栖身洞中,潜心修炼,比风仙姑更胜一筹。渐渐地,洛阳城中的善男信女开始信服其道行,他们带来食物,赠给孙不二,云集洞中,听孙不二宣道说经。
孙不二将自己的练功体会写成《孙不二坤道功夫次第》、《女功内丹》等书,她开创的道派被后人称为全真清静派,有百字谱系传世,今其功法流传在南阳市南召县一带。
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十二月,孙不二于洛阳风仙洞羽化,享年64岁。后元世祖追封孙不二为“清静渊贞顺德真人”,元武宗时,其又被加封为“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孙不二的修炼居所风仙洞,在明嘉靖年间曾由洛阳伊王府捐资修葺。
风仙洞高、宽、深均三丈,青砖砌成。洞额镶有一长方形石匾,中间排列三个一尺见方的阴底阳文隶体大字“三井洞”。左面一竖行楷字是“伊王府造永久磐石”,右面一行楷字是“大明嘉靖年月日”。窟顶凿三个锥形洞眼,一大两小,直通上天,日光可照入洞中。洞中塑有孙不二等三仙像,俗称“三仙洞”。洞顶有高亭一座,名为“聚仙亭”。亭内悬一大钟,钟高约1.8米,口径约2米,据传,此钟声音洪亮。过去,道人早晚撞钟,此钟与老城钟鼓楼、白马寺的钟“三钟共鸣”。后来,此钟的“宝绳草龙”被人盗走,它再也不能与其他二钟共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