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聚 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备案”岂能成为高收费“保护伞”
4000多次抽检能否喝上“放心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4000多次抽检能否喝上“放心奶”
    核心提示

    “2011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这么抽(检)会抽死人”,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近日一次讲话引发了消费者高度关注。

    4000多次抽检,消费者还担心喝不上“放心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让人们增强信心?

    1 强调“4000多次检查”意在何处

    在日前举行的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郭本恒认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

    但他有关“2011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的话,引发了舆论界的诸多质疑:真有那么多次抽检吗?如果乳制品企业管理先进,为何不时爆出“质量门”?

    针对这些质疑,光明乳业公关总监龚妍奇回应称,有关抽检次数多的言论并非抱怨,而是传达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在加强自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是空前的,请消费者理性对待乳制品质量;二是向乳制品企业传递信心,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

    龚妍奇同时表示,中国乳制品行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奶源建设没有跟上消费、加工的发展;想要提升奶源的质量,需要兴建万头规模场,同时需要更先进的饲养方式,“一言以蔽之,就是乳制品企业要在牧场上多投钱”。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亦在出席此次年会时称,目前我国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 是标准定低了还是检测有漏洞

    4000多次的抽检,为何还是往往不能解决乳制品的质量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标准落后被一些企业寻着漏洞,是导致乳制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我国对乳品检测标准中的部分指标,与发达国家标准相比显得宽泛。以原料奶为例,国际标准中会有“体细胞”标准,是判断牛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我国标准中没有这一项目。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说,生鲜乳国标的调整容易被认为是对落后生产方式的妥协,这一方面造成国外乳制品可以在我国“横行霸道”,另一方面让符合国标的乳制品难以“走出国门”。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国内生鲜乳的部分标准比国外低,仅仅达到国标是不够的。很多企业在奶源充足时,就按高标准收奶;奶源不足时,就按国标收奶,这样导致一些奶质较低的乳制品也能在市面上流通。

    与此同时,标准执行不严、有随意性,导致一些企业学会了应付抽检。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缺乏监督,一些企业在收奶过程中通过“稀释”的办法,让不合格的原奶进入产品链。例如,曾经就有违规的企业发现奶农的原奶抗生素指标超标,就压价收购,然后将这些奶混入工厂,一稀释就达标了。

    一些驻场检测人员没有恪尽职守。业内人士反映,在一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遇到驻场的质检人员,该质检人员表示,自己并不对出库单等材料上的签名负责任,“只是走个程序而已”。

    “4000多次抽检,不能解决质量问题,说明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曹明是说,近几年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问题大多出在前一阶段,即饲料到奶源这一产业链如果监管不加强,后一阶段就算加大抽检力度,也会防不胜防。

    3 想喝“放心奶”,首先保奶源

    业内人士指出,乳制品安全的深层原因在于奶源质量。

    “中国乳业发展的现状简单说,就是加工环节的巨头、养殖环节的矮子。”宋亮认为,近几年政府先后建立食品安全危机预警机制、乳品追溯制度、乳品企业诚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保障制度,都是在强化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但乳制品安全问题更多可能是奶源引起的。

    据了解,我国奶牛养殖现代化水平较低,有一半以上的奶牛养殖是小规模的或散养的,这就给奶源安全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与养殖相配套的防疫、挤奶、饲料等服务体系未完全建立,导致奶农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专家指出,不能停留在“符合国标”就可以了,而要加强源头监管和全产业链监管;同时,还要不断投入资源,提升奶源的质量。

    曹明是说,后一段抽检频率应该适度,前一段监管有必要加强,或者由政府、企业、奶农共同出资,在收购原奶时引入独立第三方检测,从源头监管,加强整个过程监管。

    同时,要鼓励社会分工和专业养殖,进一步壮大奶农合作社,让养殖企业与加工企业在地位上更加对等,具有相应的奶价定价权和话语权,形成“优质优价”的原奶价格机制,让企业和奶农都能放心。

    宋亮说,要加快养殖业向现代化产业推进,在企业与奶农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逐步发展规模化养殖,建立与养殖相配套的生产服务体系。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一方面,要提高我国奶牛饲养水平,加强现代化专业管理;另一方面,逐步淘汰一些小散户,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大型牧场”。 (据新华社上海8月30日电)

    时 评

    当乳企老总出来说话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直言我国生乳标准过低,不可能生产出高级产品。对事关乳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乳企老总站出来对生乳标准提出尖锐批评。

    乳制品质量与公众安全健康密切相关,从管理角度来说,宜严不宜宽。然而近期有专家指出,与25年前的老“国标”相比,现行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细菌等指标非但没有提高要求,反而大幅下降,与发达国家比更是远远落后,甚至可以称为“世界最低奶业标准”。

    围绕是不是“倒退”、为何要降低标准等疑问,相关部门迟迟没有回应,公众却在个别专家的解释里听出了一些端倪。根据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的说法,执行老标准将造成七成奶农杀牛倒奶,现行标准更符合国情,有利于保护奶农。言外之意,乳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比消费者生命健康重要。

    食品的价值,除了维持生命,还有增进消费者健康。要实现这样的价值,质量合格是前提。而所谓合格,就是要合乎规范的标准。如果标准定得太低,无法确保产品质量能够有益于消费者健康,甚至存在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可能,这样的标准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害。如果把生产经营活动摆在消费者健康之上,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据新华网)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