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历史上的美女
雨中赴会荆紫关
大隐隐于食
爽爽的初秋
“两肋插刀”的由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9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旅人凝望
雨中赴会荆紫关
□庄学
    雨不停地下,雨丝如帘,把远方搅乎得雾蒙蒙的。车行在雨中的山涧,如同一叶小舟忽上忽下。我冒雨驱车数百里,去看萦绕于心的荆紫关——一个一脚踏三省的地方。

    到了西峡,人们自然会想起淅川的荆紫关。据说全国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很多,可这里的“一脚踏三省”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豫、鄂、陕三省交会的标注点在一个小村里,由此而产生了奇特的地理、文化现象。

    雨是不分地域的,无论我们行走在河南境内还是湖北境内,雨都不紧不慢如影随形,漫天的雨幕把我们带入荆紫关。

    荆紫关不是终点,真正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在丹江南。当我们驶过丹江大桥,抵达陕西白浪镇时,雨才渐渐收住了。在乡民的指点下,我们顺田间道埂东出白浪镇200米,来到一个只有百余户人家和一条街的小村——白浪街。

    我顺街望去,柳树下小街中间一个经幡似的界碑塔醒目地矗立着,这就是三省边界的标注点了。界碑塔约有一个半人高,碑顶是古典风格的塔帽,碑身是由三省的乡、镇政府铭刻的碑文,基座是中空的,里面埋的半圆球体就是三省分界的基准点了。基座三面还各留出空间,供人将脚伸进去踏一下那个基准点,体会一脚踏三省的新奇感受。我细读碑文,才知这界碑塔是由湖北省郧县的白浪镇、陕西省商南县的白浪镇、河南省淅川县的荆紫关镇共同协商建立的。

    一般来讲,地界以山的分水岭、江河的中心线来划分,在平地也要避开村庄和人群聚集地,以保持村庄和聚集地的完整以及行政治权的完整。类似于一个小村庄三省分而治之的奇特现象,国内大概不多。在国内,我看到边界线从居民聚集地走过的,就是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了。一条街以中心线划分,一侧是深圳,一侧是香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特的现象?我是这样推测想象的:在远古时期,丹江两岸皆为蛮荒之地,谁来开发垦荒,地就属于谁。因此,三省百姓中就有人划了小船过丹江开垦那一片处女地,后来也许是为了生活方便,各省垦荒的农民在此建屋居住,形成一个小村庄。相关部门勘界时就以本省居民居住地走向来划分,三省交会处自然而然就留存于村庄里了。

    界碑塔是三角形的,每个面朝向本省的方向。不同省份的人们操着不同的方言,带来了自己的习俗和文化,共同经营着这一块奇特的地方。千百年过去了,虽然他们互相影响,渐渐融合,但差异仍然存在。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村民们趁下雨休息的时候,从不同方向的电视机和收音机里传来了不同的戏曲唱腔,真乃楚韵秦腔中原风。

    荆紫关历来为一关隘,背靠高山南临丹江,素有“西接秦晋非大道,南通鄂蜀有坦途”之称。这里除了起军事上的作用外,也曾有兴盛一时的经贸活动。正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如今来这里旅游商贸的人不多了。

    眼瞅着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我们告别荆紫关时,竟也有雨水相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