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第30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集中签约117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007亿元,签约项目总投资比上届增长38%。
如今,洛阳已在景区、交通、餐饮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集团,通过市场运作参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资金占到总投资的60%以上。目前,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等20多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洛阳这座文化资源大市正加快向文化产业强市迈进。
立足于实为民生,顺应广大群众新期待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针对新时期广大群众不仅要富裕,还要全面提升幸福指数的多元化诉求,洛阳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顺应群众的新期待,把赢得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靠真心听民声、察民情来顺应群众新期待。去年年初,洛阳将全市各种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进行整合,建立“110城市应急联动服务中心”,与供电、供水、燃气、公交、城建等79家市直部门联动,统一受理群众诉求,并督促有关单位办理。一年多来,110联动中心共有效呼入62万余次,办结率达99%。群众满意地说,110是他们最信得过的便民呼叫中心。
靠妥善解民忧、助民困来顺应群众新期待。今年刚开春,洛阳就在全国率先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新模式,患者不用预付押金就能住院,出院时只需向医院结算医疗保险报销部分之外的自付费用。目前,全市已有7万多名住院患者从中直接受益。从9月开始,该模式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
与此同时,洛阳筹资近6亿元,在市区建立“15分钟医疗服务圈”。在广大农村,则基本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以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类似的举措,遍及衣食住行医教保各个领域,有效破解了群众关心的民生难题。
靠注重打基础、管长远来顺应群众新期待。“给钱给物不如给条致富路”,近年来,洛阳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积极优化创业环境,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走上创业路。毗邻市区的伊川县,通过种植养殖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半年内辐射带动5万余农户,人均增收500多元。
为民惠民,贵在持续。去年12月,洛阳经过近10年的努力,喜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随后召开的会议,不是庆功,而是研究部署持续创建、为民创建工作。当年,洛阳创造了“米长”工作制,将每一平方米的创建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今天,“米长”们依然坚守岗位、服务群众。当年,洛阳以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河洛欢歌”为平台,定期组织低收入群体观看精品文化剧目,每年惠及4万多困难群众;今天,“河洛欢歌”继续唱响河洛大地,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立足于实转作风,树立务实重干新形象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去年洛阳开展了“环境创优年”活动,今年又开展了“作风转变年”活动。这两个活动,主旨只有一个,就是转变作风,树立务实重干新形象。
转作风,从找问题入手。“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针对一些干部热衷讲成绩,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却发现不了,甚至发现了却不认真解决的现象,洛阳把“找问题”列为干部作风建设的第一环。
转作风,靠重实干发力。“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实干。”毛万春这样说。为弘扬实干之风,洛阳坚持党务政务公开、暗访督查、责任追究“三管齐下”。
2010年12月,洛阳市级领导工作分工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随后,市直各部门工作职能和服务承诺也相继公开;市领导和市直部门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在媒体上公开。2011年,洛阳在市、县两级设立320名新闻发言人,定时举办各类新闻发布活动,接受群众监督。今年,洛阳开展了千人评议重点科室、评选行业“最差窗口单位”等活动。同时,成立暗访督查组,对各级各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对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严肃问责。
转作风,以求实效衡量。自2010年下半年,洛阳建立了制度化的考评体系,通过民调机制,对各地各单位的科学发展、平安建设、环境创优、作风转变、企业增效、安全生产和群众诉求反映事项办理工作进行考评。这样的考评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结果与干部奖惩、任用等挂钩,有效营造了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凭群众满意用干部的良好氛围。
今年8月,借助洛阳电视台《百姓问政》栏目,洛阳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走进演播室,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个尖锐问题,点名道姓地直奔有关单位和领导,“火药味”十足。这样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正逐渐成为工作常态。
作风关系发展,作风决定作为。弘扬务实重干之风,洛阳在推进“三化”协调、加快科学发展的征途上,步履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