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批游客在浙江海宁盐官景区沿岸观看钱塘江“一线潮”。
(新华网) | |
核心提示
在8天的长假中,中国旅游消费再次爆发,游客出行及景区门票收入在经济整体“疲软”的背景下逆势大幅增长,显示出中国经济特别是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但在欣喜的背后,游客的“爆棚”,也在拷问中国的景区预警机制,旅游“井喷”出路何在?
1 旅游拉动 经济持续走高
“到处是人,在青岛栈桥上花了一个小时,才走完来回。”从中部城市郑州到东部沿海城市青岛旅游的金江说。全国不少景区也都出现“爆棚”场面:厦门鼓浪屿上岛游客高峰日突破12万人次,泰山游客高峰日接待量破纪录超过81000人次,故宫单日接待量达18.2万人次……
中国旅游研究院推测,今年8天长假期里,全国旅游接待人次约为3.62亿,旅游收入约为1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将增长24%。而全国假日办的数据显示,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连续多天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都超过20%,收入超过30%。
这一数据和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数据反差明显。二季度全国GDP增速跌至7.6%,连续六个季度放缓。日前,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经济报告,将中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由8.5%下调至7.7%,2013年GDP预期由8.7%下调到8.1%。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民众出行消费需求“井喷”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仍有巨大潜力,8天超长假期、高速公路免费、部分景区降价等都刺激了民众的旅游需求。
作为这次黄金周中的最大亮点政策,高速公路免费作用明显。据山东大学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长彭志忠测算,全国高速免费会减收200亿元,国家会因此减少30亿元税收,但可拉动全国2000亿元的旅游收入。在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拉动内需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强有力的“引擎”。
为吸引客流,中国不少景区打出“优惠牌”。在中秋和国庆期间降价的5A级景区共有14家(其中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3家),4A级景区约140家,平均降价幅度约30%。
2 游客“爆棚” 拷问景区预警机制
民众旅游休闲需求的集中爆发也给景区接待能力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泰山,游客排队坐索道大约要用两个半小时,景区曾多次暂停出售进山票;华山大量游客滞留山顶;甘肃敦煌鸣沙山景区骆驼连续工作劳累致死……
据华山景区度节总指挥部介绍,华山景区管委会虽启动了应急预案,但并没有事先向游客发布“预警”,直到发生游客滞留后的第二天下午6时,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陕西省内游客错时出行。
游客“爆棚”并非是华山一家景区遇到的问题。由于今年黄金周加长,高速公路首次免收7座以下车辆过路费,大量游客蜂拥出行,全国多景区刷新接待游客纪录。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曾参与多个景区规划设计。他指出,受商业利益驱动,一些景区认为发布“预警”会影响游客数量和地方收入,导致能够指导游客合理出行的信息“缺失”。“景区规划设计时都要评估最佳容人量,各景区管理部门心里都‘有底’,但目前没有景区公布这一数据。”他说,若景区已饱和仍继续售票、追求“新纪录”,无异于日常消费中的“缺斤短两”。
王德刚说,当一定游览空间内游客无法正常游玩时,景区应当及时告知游客,否则就是在提供不合格旅游产品,有违商业道德。据他介绍,一般来说自然景区中,草坪面积在140平方米/人,建筑群落如长城、故宫等人文类景区14平方米/人,是“最佳游览空间”。
专家和网民还建议,景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统计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还应该根据可容纳游客上限,通过广播、微博、网站等媒体实时传播信息,主动发布安全预警,方便游客作出出行选择。当某一景区内出现游人拥堵或滞留时,还应当启动“导客方案”,实时统计、公布各景点游客密度,引导游客避开拥堵景点;应逐步实施旅游旺季热门景区“网上预约”制,不仅有利于景区资源可持续利用,也能提高游客游览质量。
3 景区“不堪重负” 凸显“假日渴求”
网民“ELPH_d”的微博全面描述了假日期间全国景区“爆棚”的盛况:国庆长假前三天,华山数万人滞留、普陀山两万多人滞留、丽江上万游客找不到住处、大梅沙海滩人多得看不到沙子、三亚海滩成垃圾场、鼓浪屿‘沦陷’、西湖见人不见桥、黄山游客爆满、九寨沟深夜12点赴沟道路纹丝不动、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
中国多地景区出现客流“井喷”,规模震撼,到处摩肩接踵,人潮涌动。多位专家表示,从拥挤的交通到挤爆景区的人潮,种种现象都是“假日渴求”的表现,其背后是生活条件提高、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等系列因素。
专家认为,要解决长假景区“不堪重负”的问题,应通过制度设计将“假日渴求”转化为“细水长流”。既减轻交通、景区的负担,也切实提高国民的出游质量。
王德刚认为,目前需求释放过于集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带薪休假制度不能很好落实,导致旅游需求只能在十一长假满足,“明知会比较拥挤,但民众没有办法选择其他时间”。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表示,目前,中国带薪休假等制度不完善。国家采取集中放假的方式,必然会导致游客扎堆出行、热点景区拥堵。
4 旅游“井喷” 出路在管理创新
连日来,各地景区出现旅游“井喷”现象,甚至有游客惊叹景区“被踩沉”。作为旅游大国,如何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深思。那么,旅游“井喷”出路何在?
除落实好带薪休假、错峰旅游等政策外,一些专家建议,加强景区软件建设同样重要。王德刚表示,目前需尽快建立起重要景区的订票和客流预警信息发布体系,让民众能够及时和提前预知景点客流状况,以合理选择旅游目的地。
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认为,景区管理容量的问题,与管理效率、旅游的物理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等有关,应当综合计算,给出最佳游客数量。但我国的景点一直以来并没有施行严格的人流控制,导致出现人山人海的局面,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随之下降。
张捷说,国外有些景点会采用预订的方式,将通过网络和电话提前订票的给予折扣优惠,鼓励大家提前预订,景区提前做好准备。景区也应该及时做好信息公布,让游客出游之前有所了解,以便及时调整行程。
一些专家还建议,中国政府部门及相关景区应积极创造新的有吸引力的产品,以“迎合”不断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不能再指望“门票经济”或是“宰客经济”来实现收入的一时增长,应拉长景区产业链,创造综合效益。
张卫国认为,目前外需的持续不振以及国内缺乏经济增长热点,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临不小压力,而黄金周所爆发出来的旺盛需求为拉动内需提供了借鉴,高速公路免费、景区降价等刺激政策也应不断总结完善。
(据新华网)
相关链接
蔡继明:恢复五一长假是倒退
应继续落实带薪休假
今年国庆长假,中国多地景区出现客流“井喷”,种种现象反映了全民的“假日渴求”。不少人纷纷质疑当初取消五一长假并建议恢复,不过,在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时,取消五一长假的推动者、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不应该倒退到五一长假,只有大力推动带薪休假落实,全民的“假日渴求”才能真正得到满足。
白岩松:这几年您一定听到不少这样的声音,您给我们说带薪休假,但带薪休假基本上没变成现实,可是五一长假没了,现在十一长假全是人,所以大家批评您,您想解释吗?
蔡继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是每个人的长假要通过统一的时间放假,那就是一场灾难,就像我们这两天在黄金周所看到的。每个人应该是错开放假。其实2008年中央政府之所以对黄金周制度做了一个调整,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了清明、中秋、端午(小长假),也同时推行了带薪休假制度,就是按照这样一个精神,在减少集中放假这样一个情况下,增加人们自由选择休假的时间。这个改革的方向,我觉得应该坚持,不应该退回去。
白岩松:理论上您说的对,但现实非常残酷,没有带薪休假,反而是五一长假没了。
蔡继明:其实原来的五一长假、十一长假中有四个双休日本来都是我们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但一放长假是靠着一种政策、一种制度,把四个双休日人为地挪在了一起,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连续休息七天,同时要连续再工作七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放假的安排。公民自己应该增强维护劳动休息的权利。只要随着带薪休假逐步的落实,我想到了那个时候,恐怕群众自然就会提出要取消这样一个强制的、被动的放假安排。
我认为从2008年到现在仅仅四年的时间,带薪休假至少也应该落实了40%到50%。我想通过全民的努力,这一天会逐渐向我们走来。这也是国际上各个国家都在走的一条路。
(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