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名称:玉琥 文物年代:西周
出土时间:1964年 出土地点:洛阳市北窑 |
|
1964年出土于我市北窑西周墓的玉琥。 | |
核心提示
1964年出土于北窑西周墓的玉琥,高3.8厘米,长16.5厘米,厚2厘米。该玉琥雕刻线条流畅,一气呵成,不仅是西周玉器的经典之作,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同时也体现了西周的生产技术水平。
1 西周虎形玉器 时代特征鲜明
玉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佩饰物之一,为虎形玉器,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出土。1964年在我市北窑西周墓就出土了一件玉琥。
该玉琥高3.8厘米,长16.5厘米,厚2厘米。其玉质青中带黑,圆雕,呈卷曲爬卧状,头部下垂,张口竖耳,后尾上卷,耳、颈、背为黑色,头、尾、腹、腿为青色,背部饰雷纹,耳部饰卷云纹,背脊饰平行波折纹,两侧腹部刻卷云纹。
洛阳博物馆保藏部主任张玉芳说,从雕刻手法看,该玉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用线条多为弧线,线条流畅,一气呵成。而且,在琢制过程中,玉工还利用了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玉材的雕琢,使作品的造型与颜色达到完美的结合,堪称西周玉器的经典之作。
2 艺、技集大成者 精品不可多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道出琢玉的真谛,即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等“解玉砂”,辅以水研磨、琢制而成的。所以,制玉不叫“雕玉”,而叫“治玉”、“琢玉”、“碾玉”或“碾琢玉”。
“从加工工艺来说,该玉琥采用的是俏色玉工艺。”张玉芳说,俏色玉工艺是玉石行业难度极高的绝活。俏色玉具有独特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俏色玉玉器是中国古代玉雕技艺与艺术的集大成者。
张玉芳说,一件好的俏色玉玉器的问世,不仅要有好的材料,有识别好料的慧眼,还需要玉工有巧妙运用玉材的智慧和独具特色的技艺。因此,北窑西周墓出土的这件玉琥不仅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同时也体现了西周的生产技术水平,是西周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玉器精品。
相关链接
不同时期的玉琥
不同时期的玉琥,制作方法和艺术特色多有不同。
商代玉琥或圆雕,或薄片雕,多昂首,圆眼或“臣”字眼,张口露齿,身饰云纹或条形纹等,屈足,呈行走状,长尾后卷。
西周玉琥多扁平体,圆口,身细长,装饰简朴。
春秋时期玉琥多呈扁平片状,俯首,或躬身,或直背,身以双阴线饰龙首纹、云纹等,周边轮廓线饰绳纹。
战国时期玉琥基本承袭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
到了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单独的玉琥佩头部很像龙头,轮廓线也饰以绳纹。
金代玉琥一般呈低首蹲伏或回首伏卧状,圆眼细眉,简洁生动,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善狩精射的勇猛之气。
明清以后,玉琥以圆雕较多,细节刻画一丝不苟,注重写实,神态特征惟妙惟肖,具有威猛之美。
(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