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48年,中原解放区的中州农民银行钞票,简称中州钞,是革命根据地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是豫西重镇,也是河南解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中州钞在洛阳虽发行仅9个月,但对洛阳当时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城乡物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应对通货膨胀 中原各区发行
国民政府在1928年北伐统一中国后,开始逐步实行货币改革政策。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取代银元,并禁止白银流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的金融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各解放区发行的独立钞就应运而生。
1948年4月5日,为了迅速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支持解放战争,中原局和中原临时政府在部分地区发行了中原解放区的本币——中州农民银行钞票,简称中州钞。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发行的最后一种钞票,其发行量居各解放区第三。
根据当时的规定,中州钞以中原各区全部公粮、公款、税收及一切公营事业之财产为担保,其流通区域包括河南省陇海路以南部分、安徽省津浦路以西部分、湖北省长江以北部分,且当时各友邻解放区的独立钞,如冀南解放区的冀钞、山东解放区的北海币、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币等,都暂准在中原解放区通用,其价格由银行挂牌规定。
2 树立良好信誉 群众交口称赞
1948年6月1日,根据上级指示,洛阳正式成立“中州农民银行洛阳市支行”,地址设在老城东大街。中州钞于1948年6月2日在洛阳正式发行,当时发行的有2元、5元、10元(图①)、20元(图②)、50元、100元、200元等不同面值的中州钞。
我们可以看到这张中州钞(图③),钞面呈墨绿色,上端自右向左书写发行银行“中州农民银行”,其两侧各有“壹百圆”字样,钞面中央一辆火车呼啸而来,象征新中国的事业蒸蒸日上,边框有“壹百”的中文纹饰,底端横书货币发行时间。
据市文物管理局研究员、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蔡运章介绍,中州钞在当时主要通过财政支出、收购物资、银行贷款3个渠道投放市场,并迅速站稳脚跟,加上适当、有效地兑现,中州钞在群众中树立了信誉。当时老百姓用顺口溜的方式这样称赞:“中州钞就是好,能兑现,信誉高,金圆券、法币比不了。”
3 繁荣地方经济 洛阳解放见证
中州钞发行后,大致经过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8年6月2日到1948年9月初,银行按照200元中州钞兑银元1元的规定兑换本币,并组织物资支持本币,因此中州钞的信誉良好,流通区域也不断扩大,成为中原解放区市场上最主要的货币。
当时流通的4种货币比值是:银元兑蒋币1∶3350000,仅3个月蒋币就贬值36倍之多;银元兑冀钞1∶8800;中州钞兑蒋币1∶210000。中州钞发行后,市场上计算物价常用的15种商品除个别商品外,价格均有所下降,平均降幅为7.4%,可见中州钞的发行大大稳定了市场,安定了民心。
第二阶段是从1948年9月到12月底,这一阶段由限兑到停兑,同时中原解放区禁止银元出境或在市场流通,开展驱逐蒋币的斗争,这是中州钞在发行史上的重大转折。由于中州钞已经享有较高的信誉,所以停止兑现后,币值基本保持稳定,成为本地区唯一流通的货币。
1949年3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开始在洛阳流通,我市当时按3∶1的固定比值(中州钞3元兑人民币1元)逐步收回中州钞,直到1949年10月,中州钞才全部退出洛阳市场。虽然只有短暂的历史,但中州钞为中原解放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洛阳解放的有力见证。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