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争创新业绩 喜迎十八大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全力以赴保供暖
美玉琢出大气象
洛凌轴承:国际视野成就一流企业
“东方红”环卫车市场俏销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1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美玉琢出大气象
王玉献
    何平感言

    “玉不琢,不成器。”怎么琢,学问大。用文化打磨玉石,镇平努力从“中国玉雕之乡”向“中华玉都”转身,为产业升级找到了新途径。三产融合顺风顺水,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高度。

    能把“璞玉”的特色优势变为产业优势,镇平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大力弘扬中国的玉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艺术水准,形成产业链条,展示河南形象,铸造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文化品牌,变文化软实力为发展硬实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化大省河南,很多县市和镇平一样,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化发展得天独厚。突出地方特色,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既是建设文化强省之必须,更是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之要义。

    镇平,“有美玉于斯”。

    5000年前,镇平人与玉结缘,开始制玉。从此,在南阳盆地一隅,琢玉之声绵绵不绝。玉,成就了镇平“中国玉雕之乡”的美名。

    玉,承载着镇平人的致富梦想。全县100万人口中,近30万从事玉雕及其相关行业。镇平荟萃八大系列美玉,涵括十大专业市场,全国50%玉雕挂件、30%玉雕摆件源自这里。玉雕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镇平玉的足迹。

    玉,为镇平增添了诸多荣光。镇平不产玉,却琢天下美玉,做天下玉生意,成为国内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创出了“无中生有”经济现象。世界各地经营玉器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镇平人。

    小“玉”也能成大“器”。在镇平,玉雕产业是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这是我们长期实践形成的共识。

    镇平未来的蓝图中,玉仍然是浓墨重彩的“主角”。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华玉都”,是镇平人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

    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玉雕产业,要求我们必须有更高的站位,用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冷静审视繁荣背后的不足和亟待突破的瓶颈:

    品种齐全,但整体档次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规模全国最大,但专业化程度不高;地域性品牌响亮,但缺乏叫响全国的品牌;文化优势独特,但挖掘、弘扬不够,过浓的商业味道遮掩了玉文化的光彩;产业链条相对完善,但一些关键环节薄弱,人家玉料一打“喷嚏”,我们市场就“感冒”……

    囿于传统家庭作坊与摆摊经营的加工、销售模式,我们还面临着玉雕产业“富民”不“强县”的尴尬现状。

    现实呼唤转变。促产业发展,促转型提升,镇平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深入挖掘弘扬玉的文化特质成为大家的共识。中国人将美玉比作君子,把玉看成道德的化身,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玉文化成为中华文化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千年不衰。

    思路越来越明晰:我们要加快玉雕产业向玉文化产业的转变,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民富县强。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玉文化产业的发展,承载着太多的关爱与厚望。资源消耗少、产品效益高、无污染、潜力大等产业特点,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大机遇,让我们发展玉文化产业的前景天高地阔。

    我们正通过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玉产品加工销售基地,构建中华玉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等措施,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华玉都”。

    沿着这条路,镇平在持续的“转”中探索与实践。

    在产业升级上“转”。我们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 “把脉问诊”,高标准制定产业总体规划;用项目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拉长链条,谋划了总投资120亿元的70多个重点项目。

    “国际玉城”将产业、文化、生态、旅游等融为一体,今年4月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天下玉源”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玉料批发交易中心和玉原石集散地,突破原料“瓶颈”制约;筹建中的“玉雕工业园”,引导分散的加工户、点进区入园,动员小作坊战略结盟,实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在文化弘扬上“转”。玉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奇葩。弘扬玉文化不仅是镇平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所需,更是落实省委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艺术水准,展示河南形象”要求的使命所系。

    我们成立中华玉文化研究会和独山玉研究会,承办南阳玉雕节和宝玉石博览会,举办玉雕精品全国巡展,加大推介大师及其精品力度;举办玉文化高峰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传经授艺。

    在品牌创建上“转”。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品牌作支撑。我们通过大力培育“名师、名品、名店、名企”,向品牌要市场、以品牌扬特色、用品牌提内涵。

    叫响镇平玉雕品牌,离不开一流的设计师、雕刻师。我们通过“内育外引”,由单向师徒传承向多维培养提升转变,实施大师创意园、玉雕职教集团等人才平台项目,培养后备技术人才的同时吸引外地一流人才,打造大师名家云集的玉雕人才高地。目前,我们拥有省级以上工美、雕刻大师148人。

    在管理服务上“转”。吸引更多天下玉商投资镇平,加快玉文化产业发展,优质的管理服务、规范的市场建设不可或缺。

    我们成立了玉管委、投资公司和文化演艺公司,在管理、投融资、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对十大专业市场进行功能分工、经营分类,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玉器质检机构的监管,提升售后服务水平;规范经营行为,建立诚信体系。

    伴随玉雕产业向玉文化产业的“转身”,镇平人深刻地认识到,小“玉”能做大文章,小“玉”带动大发展。

    时下的玉雕湾终日人潮涌动、游人如织。玉文化产业带动的旅游、购物、娱乐,让“实验区”变成“大景区”。镇平跻身“全省黄金旅游热线”,拉动了旅游、物流、金融、房地产等多产业的共生共荣。

    我们利用玉商雄厚资金办工业,利用宝玉石博览会和玉雕节引资金,利用“中华玉都”美名招客商,工业因玉添“动力”。如今,县产业集聚区进驻项目93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7个,和玉文化发展实验区联袂舞动,相互呼应。

    20多万玉雕从业农民走出田野,土地加速向种粮大户流转,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步伐加快,全县粮食总产“九连增”,连续6年总产在10亿斤以上,作为省粮食核心主产区,我们装满了丰收的喜悦。

    城乡统筹步伐逐步加快,新城区、实验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四区融合”,一个近40平方公里的“豫西南现代化中等城市”呼之欲出。

    因为产业带动,人口不断集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势而起。全县首批规划的22个试点中,有17个以玉产业为支撑,玉雕加工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同步建设,传统的乡村有了现代城市的气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虽然前路还长,但只要依托优势、紧抓特色,我们对民富县强的明天充满信心!

    (作者为中共镇平县委书记 编辑 陈炜 屈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1. ·洛阳81路一直改线不通知,且..
  2. ·下园东路违停严重,建议拖车
  3. ·十字街书亦烧仙草私自扩宽店面
  4. ·洛龙学府街西侧慢车道 天天..
  5. ·偃师火车站广场草坪钢制篙笆断..
  6. ·孟津山水苑小区北侧商铺打通问..
  7. ·办理居住证问题
  8. ·嵩县田湖镇小安头村改厕问题
  9. ·嵩山家园小区骑车和电动车堵住..
  10. ·嵩县田湖镇小安头村改厕问题一..
  11. ·2025年体育中考过程评价分..
  12. ·金科绿都天宸缺少配套老年活动..
  13. ·收到违停的短信,交警拒不撤回
  14. ·关于洛龙直招问题咨询

≡ 聚焦河洛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河洛文苑 ≡

      ≡ 公益慈善 ≡

        ≡ 精彩生活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摄影天地 ≡

          1. ·【光影瞬间】二月蓝花海随拍
          2. ·美丽乡村~诸葛苏沟村千亩油菜花
          3.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春色烂漫
          4. ·【光影瞬间】中国国花园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