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宫灯制作艺人:
传承千年技艺 守护文化灵魂
让教育阳光真正温暖农村娃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宫灯制作艺人:
传承千年技艺 守护文化灵魂
□本报记者 鲁博 特约记者 赵笑菊 通讯员 李中灿 文/图
张志良和他制作的宫灯。
削竹篾
打磨竹篾
制作骨架
裹上灯罩
    宫灯被看做喜庆吉祥之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洛阳宫灯的历史悠久,洛阳民间制作宫灯也极为普遍。然而,随着现代工艺的改进,如今,洛阳已鲜见手工做灯的艺人。近日,我们来到洛宁县长水乡,走近洛阳宫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志良,用镜头记录下他用传统技艺扎制成的一盏盏大红灯笼,倾听他与宫灯的那些事。

    宫灯据考证起源于西汉时期。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后,为了庆贺天下一统,在宫廷里张灯结彩,一盏盏红灯笼光耀夜空,宫灯之名,由此诞生。后来,宫灯传入民间,隋唐以后,每到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宫灯高悬,异彩纷呈。

    史料中的宫灯选材考究,用雕竹雕木做骨架,外裹绢纱、玻璃等,上面绘着人物、花鸟、山水以及戏曲故事等。

    洛阳宫灯为纯手工制作,工艺考究,有70多道工序,需要材料包括灯底、灯杆、灯篾、灯罩、金纸、糨糊、熬胶、线穗等;工序主要有:上灯、捏灯、网灯、糊灯、补灯、描胶、镶灯、洗灯、装饰等。

    “洛阳宫灯和其他地方宫灯的做法不同,尤其体现在选材上。”张志良说,洛阳宫灯的灯篾选用的是洛宁淡竹,这种竹子皮厚、有弹性,做成的灯篾不易变形,久放不走样;胶的配方和熬制也很讲究,胶稀了黏性不强,稠了灯干后又会留痕迹。此外,打糨糊也是一道技术性很强的工艺,有时需要十几次的熬制……

    张志良的这一身手艺,源自他的父亲张存明。

    张存明18岁时就前往洛阳学习宫灯制作技艺,由于聪颖好学,很快就得到师傅真传,熟练掌握了洛阳宫灯的制作技艺。后来,张存明在洛阳多家灯厂从事技术指导,在老城一带很有名气。张志良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宫灯制作这一传统工艺兴趣浓厚。1988年,20岁的张志良高中毕业,跟随父亲在老城学习做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的技艺越来越娴熟。如今,老城东大街仍有许多人对这对做灯“父子档”印象深刻。

    张志良说,2005年后,制灯老艺人相继离世,再加上年轻人嫌做工复杂、挣不了钱,都不愿学,洛阳宫灯技艺青黄不接。“我很爱做灯,也会继续做下去,更希望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能发扬光大。”张志良说,他创办的洛阳宫灯洛宁传习所已经培养了30多名制灯艺人,他想将洛阳宫灯的制作工艺编成小册子,方便更多人参考学习。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