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宋朝依然繁华地 米面蔬果更丰富
两宫祭拜关林 (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宋朝依然繁华地 米面蔬果更丰富
□本报记者 崔晓彧
绘图 李玉明
    核心提示

    宋朝,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东移南下,甚至曾被金人占领,洛阳的繁盛程度虽不及隋唐时,但依然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河洛饮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

    这一时期,百姓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米面制品种类众多,饼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蔬菜所占的比重更大;水果加工、肉类腌渍工艺不断发展,新颖菜品不断涌现;饮品种类更多,汤药、清凉饮品流行。

    1 米面制品多 饼成为主食

    宋朝的河洛地区,饼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这一时期,饼的所指很宽泛,不少用面粉制成的食物都叫饼。

    烧饼 面饼烤制而成,与如今的烧饼十分相似。

    蒸饼 面饼在笼中蒸成,因宋仁宗名祯,为避皇帝名讳,人们又称蒸饼为炊饼或笼饼,类似今天的馒头。

    环饼 面饼炸制而成,类似今天的馓子,苏轼曾作诗描述其“碧油煎出嫩黄深”。

    酥琼叶 将蒸饼切得薄薄的,涂上蜜或油,然后用火烤,吃起来非常松脆,有化食的功效。

    这一时期,面的品种日渐丰富,有软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脍面、三鲜面、笋泼肉面等。宋朝晚期出现了一种药棋面,它“细仅一分,其薄如纸”,外形极似现在的挂面。

    北宋学者郑文宝吸取当时制面方法之精髓创制的云英面,在当时很受欢迎。

    云英面 将藕、菱、芋、荸荠(bí·qi)、慈姑与百合等食材混合,配以瘦肉蒸烂;用风吹凉,在石臼中捣细;加上糖和蜜蒸熟,再入臼中捣,使糖、蜜和各种原料充分融合;最后取出弄成一团,等冷了变硬,切着吃。

    这一时期,用稻米制成的食品也不少。糍糕、豆团、蜜糕、栗糕、乳糕等都是当时比较常见的食品,颇受食客喜爱。

    蓬糕 采集比较嫩的白蓬,煮熟后捣细,加入米粉、糖蒸熟而成。

    水团 秫(shú)粉包糖,搭配香汤食用即可。

    粉糍 米粉蒸熟后再加糖。

    角黍 也叫粽子,把米放在新竹筒中,加入枣、栗、胡桃等蒸制而成,类似现在街边卖的竹筒粽子。

    2 蔬菜更丰富 有了杂烩菜

    与前朝相比,宋朝百姓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变化,蔬菜在人们饮食中所占的比重更大了,仅次于谷物类主食,这是这一时期饮食的一个特色。

    当时的蔬菜品种较前朝的尤其丰富,姜、葱、蒜、茄、芋、牛蒡、萝卜、蒿、蕨、芹等制成的佳肴价廉味美,很受百姓欢迎。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道洛阳的代表性家常菜。

    洛阳百姓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常把白菜、蒜苗、黄花菜、木耳、蘑菇、豆腐、粉条、丸子等混在一起,配上葱花、香菜、韭黄、蒜瓣及各种作料,制成大锅菜,吃的时候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米饭,既方便又实惠。这就是流传已久的杂烩菜。

    杂烩菜最初名为炸桧菜,关于这道菜有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洛阳人朱敦儒因主张抗金,被秦桧参奏,丢官回乡,后常约三五好友饮酒作诗,打发时光。

    一日他过寿,邀亲友在家中小聚。这时突然传来消息,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所害。朱敦儒一时再无心情饮酒欢聚,但又不好意思让来客空肚而归,于是,他吩咐家厨,不用摆盘碟,只把备好的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馍端来便是。

    这些亲友平日养尊处优,如今哪里咽得下这粗制的熬菜。朱敦儒见大家迟迟不动筷,便夹起碗中的丸子说:“如今奸臣当道,残害忠良。岳元帅一生精忠报国,竟然惨死,我恨不能砍下秦桧的头下油锅。”他的话还没说完,一个客人便义愤填膺地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是秦桧的肉,粉条就是秦桧的肠子。来,我们一起把秦桧这厮吃下去,替岳元帅报仇!”众人响应,顷刻间把熬菜吃了个精光,还给这道菜起名炸桧菜。

    这件事传开后,人们出于对秦桧的愤恨纷纷做炸桧菜。后来,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菜烩在一起制成的,慢慢就改称杂烩菜了。

    此外,宋朝还流行素菜制作的假荤菜,不少菜比较有名。

    素蒸鸭 在葫芦中加入油、盐等作料后蒸制而成。

    玉灌肺 以面粉、油饼、芝麻、松子、核桃、莳(shí)萝等原料制成,加上白糖、红曲等蒸熟后,切成肺的样子食用。

    假煎肉 把葫芦和面筋切成薄片,分别用油煎,然后加葱、花椒、油、酒,放在一起炒制即可。做好后,葫芦和面筋不仅形状像肉,味道也极似肉味。

    3 追求新吃法 食材深加工

    宋朝,腌渍等食品加工工艺不断发展。

    在小菜方面,当时的夜市中售有辣脚子姜、淡盐齑(jī)、辣萝卜、梅子姜、辣瓜、姜油多、薤(xiè)花茄儿、糟琼枝、糟黄芽、盐芥等,吃起来清爽可口。

    在肉类和水产品方面,鲊(zhǎ)、腌、腊、糟等食材加工方法普遍运用。糟猪头、腌鱼、虾腊、酒蟹等广受时人欢迎。

    这一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做鱼方法。人们将鱼打捞上来后,一路上浸泡在水中,运到食店中时鱼还十分鲜活。在售卖时,人们把鱼切成十多片为一把出售,称其为“把”。由于鱼是风干后才入的料,肉紧实、味道美,成为当时一道受人喜爱的名菜,以至于有“谁人不识把”的说法。

    黄雀鲊也是当时的名菜。其做法是把黄雀收拾干净后,先用汤洗、拭干,再用麦黄、红曲、盐、椒、葱丝调和;在扁罐内铺一层黄雀就放一层料,装实后,用篾片将笋叶盖固定住,等到罐中腌出卤,把卤倒掉;然后加酒继续浸泡,密封好,这样一来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且味道极鲜。贵族士人、市井百姓皆好此味,会在家中大量储存。

    蟹原本是南方常见的水产,洗手蟹这道菜却在宋朝东西二京的食店里风行一时。人们往往将生蟹拆开,调以盐、梅、椒、橙,然后洗手再吃,这道菜因此得名。

    4 果品种类多 加工方法精

    宋朝的果品数量、品种都相当丰富,既包括新鲜的水果,也包括加工制成的果子。

    在当时的洛阳,桃有冬桃、蟠桃、胭脂桃等约30种,杏有金杏、银杏、水杏等约16种,梨有水梨、红梨等约27种,李有御李、麝香李等约27种,樱桃有紫樱桃、腊樱桃等约11种,石榴有千叶石榴、粉红石榴等约10种……

    这时的果子指的是糖豌豆、二色灌香藕、蜜儿、乌梅糖、荔枝膏、薄荷蜜等食品。其中,有圆眼、香莲、梨肉、枣圈之类“乾果”,蜜冬瓜鱼儿之类“雕花蜜煎”,香药木瓜、砌香葡萄之类“砌香咸酸”,荔枝甘露饼、珑缠桃条、酥胡桃之类“珑缠果子”……

    当时的人们对果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人们就餐时,一般是先吃主食,然后吃果品,果品类似我们今天的水果拼盘。

    宋朝的制糖工艺较唐朝更加进步,这使果品的加工工艺实现较大突破。单是荔枝就有多种加工方法,让我们看看其中三种加工方法。

    红盐 以盐、梅卤浸佛桑花制成红浆,把荔枝放进去腌渍,然后暴晒,其颜色发红,味道甘酸,多年不会生虫。

    白晒 先在烈日下晒干,然后储存在瓮中,密封后等百天即可。

    蜜煎 先剥掉生荔枝的外壳,然后榨出果肉的汁液,最后用蜜煮。

    5 花茶受欢迎 汤药渐普及

    宋朝除流行传统茶品外,花茶也很受欢迎,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栀子、木香、梅花等都可制茶。

    这一时期,滋补性药酒非常流行,如酴(tú)酒、菊花酒、海桐皮酒、蝮蛇酒、地黄酒、枸杞酒、麝香酒等,约有百种。普遍使用酒瓶装酒是宋酒的一大特点。

    在宋朝,清凉饮品很受欢迎。其主要品种为:甘豆汤、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雪泡缩皮饮、椰子酒、梅花酒、五苓大顺散、紫苏饮等。这类饮品大多有药物成分,兼具保健功效,在夏季上市时尤其受欢迎。

    汤药在宋朝渐渐普及,皇帝常常将汤药和茶作为礼物赐给功臣,以示宠爱。民间也争相效仿甚至碾制汤末、丸药、茶饼,随身携带,便于食用。

    让我们看一看当时颇为壮观的汤药阵容:枣汤、盐豉汤、生姜汤、缩砂汤、无尘汤、木星汤、香苏汤、紫苏汤、干木瓜汤、木香汤、白梅汤、豆蔻汤、桂花汤、破气汤、乌梅汤、玉真汤、薄荷汤、厚朴汤、杏霜汤、胡椒汤、洞庭汤、檀汤、二陈汤……

    其中,二陈汤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汤药。它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等制成,能除湿化痰、理气和中,对头晕目眩、心悸、寒热、呕吐恶心以及因食生冷引起的脾胃不和等症状有较好疗效。人们每日早饮二陈汤,能提神养身。

    此外,这一时期,人们早晨起床后,习惯喝一种叫煎点汤茶药的饮品,就像现在人们早上喝牛奶、豆浆一样。它是茶叶混合绿豆、麝香等原料加工制成的。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