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全城清理整顿特供酒背后
看“小飞”如何“起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全城清理整顿特供酒背后
本报记者 张喜逢 通讯员 李玮
绘制 翔宇
    核心提示

    10月底,我市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针对印有“特供”“内供”等标志的酒类商品进行清理整顿,范围涉及实体店和互联网销售渠道。一时间,那些在消费者心中带有神秘色彩的特供酒,成为查处重点。而那些违规特供酒被堂而皇之摆上酒桌的原因,既有商家的暴利驱使,也有消费者盲从的消费心态,还有监管部门在执法中的困惑……

    1 特供酒的暴利根源

    一瓶贴上“特供”“内供”标签的普通白酒,能有多大的利润?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工作人员说,这样的一瓶酒带来的暴利至少是进购价格的3倍。

    透过市工商部门近期查处的一起特供酒案件,我们清楚地看到特供酒的高额利润。在工商部门查获的各种特供酒中,一箱某部队专供酒供货价为110元,一箱6瓶,单瓶进购价大约18元,而市场上单瓶售价近百元,一瓶酒净赚约82元。就是这样,各类“被冠名”的特供酒成为销售商追逐的对象。

    近日,我们在唐宫路等地的烟酒批发市场暗访发现,在我市开始清理整顿特供酒后,一些听到风声的销售商虽然胆怯,但仍心存侥幸,把特供酒转为暗中推销。

    “市面上特供酒、内供酒多为傍名牌或仿造名酒外包装的假冒品,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工作人员说,2005年,特供酒除了在酒类销售店密集出现外,也销售到了中高档酒店里,特供酒的暴利在酒店的操作下被推到了另一个高度。

    2 特供酒的“进化史”

    1996年,在工商系统工作的李辉,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第一次见到这种白酒——白色的小塑料壶里装着四川绵竹大曲。朋友的这种酒是外地酒厂不对外销售的基酒(半成品酒或原浆酒,未勾兑过)。

    李辉说,他原以为这种酒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随后几年,这种酒开始出现在糖烟酒店,不同的是塑料壶上贴上了“某某酒厂内部专用酒”“ 某某酒厂定制酒”等字样。

    从没有外包装到打着某某机构“特供”“内供”“专供”字样的瓷瓶酒,10多年间,特供酒悄然变成市面上、互联网上时常可见的商品。

    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工作人员说,眼下市场上充斥的特供酒,其实是一些不知名的小酒厂或销量不好的经销商运作的结果。商家为了让普通白酒提高身价,在包装及标签上违规使用“特供”“专供”等字样来欺骗消费者。

    在长期从事打击假冒伪劣白酒的工商人员看来,无论特供酒怎样“进化”,其实商家“玩”的就是一个概念,这也让特供酒的包装环节出现了更专业的渠道。我市工商部门查获的特供酒中,就有不少“裸瓶”白酒可随意选择各类违规“特供”“内供”标签包装的情形。

    3 特供酒的消费心理

    多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特供酒的查处没有停止,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严禁以国家机关名义发布广告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广告中出现“某某某(国家机关)专供”“专供某某某(国家机关)”内容的,均属于违反《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重处罚。

    20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供”“专供”等清理整顿专项行动。

    今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工信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等10部门联手对“特供”“专供”等商品进行清查,并将互联网销售这一渠道列为整治重点。

    “诸如所谓的特供商品,在蒙蔽欺骗消费者的同时,也给政府机构带来不良影响。”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来特供酒一直有市场,除暴利驱使原因外,消费者盲从的消费心理是另一原因。

    人们为何乐于购买此类特供商品?一是“特供”“内供”字样给商品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二是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商品代表着高档,请客送礼能使自己更有面子。

    “整顿特供酒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改变人们对特供商品的认识,这更需要政府部门加强自律,不给不法商家可乘之机。否则,今天是特供酒,明天可能再换个名头卷土重来。”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4 特供酒的监管之困

    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工作人员说,尽管知道市面上的特供酒多为名酒仿冒品,但在查处过程中,因酒类包装没有统一的辨识标准,这就需要执法人员在查处时,要懂得各个酒厂外包装的鉴别方法,才能准确识别假在哪里。

    一瓶违规白酒从立案到查处涉及环节较多、周期较长也是影响查处效率的另一因素。对于涉及仿冒的白酒,执法人员需要联系被仿冒酒厂的打假人员或将查获的仿冒品寄送至酒厂后,才能拿到酒厂出具的专门鉴定报告作为工商部门的查处证据,仅这一流程下来就至少要五六天。

    “尽管多数违规特供酒经过专业检测,结果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假冒劣质酒,但作为执法部门,这样的环节必不可少。” 工作人员说,对酒中甲醇、铅、锰、杂醇油等含量指标进行专业检测,是认定假酒的重要证据之一,但需要再等待大约10天,工商部门才能拿到卫生部门的检测报告。

    我市一些高校学者认为,特供产品本就不该存在。按照国家《广告法》有关规定,不能以国家机关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进入市场流通的任何形式的特供商品都是违法的。在执法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消除形形色色特供商品给人带来的神秘感之余,铲除潜在特供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新闻链接

    网店成特供酒“重灾区”

    去年9月至10月,工商总局会同商务部、工信部、质检总局对实体市场上滥用“特供”“专供”等标志的问题进行了清理整顿,共督促相关企业撤除违规标志115万件,立案查处案件533起。然而,近期互联网上又大量出现了使用“特供”“专供”等标志推销商品的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一些网络交易平台对“特供”等字样进行了屏蔽,但只要搜索“内部特供”,仍有大量特供商品出售,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价格明显低于同类商品。

    工商部门表示,这些打着“特供”“专供”字样的商品,涉嫌不正当竞争,同时也容易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而且“特供”“专供”商品质量也没有保障,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今年的整治行动将互联网销售这一渠道列为整治重点。 (据新华网)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