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原始乐舞开先河 夏商乐器渐增多
漫谈祭祖
金溪村:神驹摆尾藏山中 化身金溪而得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原始乐舞开先河 夏商乐器渐增多
□本报记者 王文斌
陶埙
石磬
铜铃
    开栏语

    洛阳自夏代起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不断发展的中国音乐文化,也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偃师二里头陶埙以及战国编钟、汉唐乐舞俑、宋元散乐杂剧雕砖、明清戏楼……无不反映出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精神。本报今起开设《河洛音乐史话》栏目,通过展示河洛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遗存,梳理河洛地区的音乐发展脉络,带您认识洛阳在中国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核心提示

    夏商两代都曾在洛阳建都,洛阳也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形成、发展的重要历史舞台。这一时期,乐舞的功能由原始图腾、祭祀转向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还出现了供奴隶主贵族享受的女乐,各种乐器也纷纷在河洛地区出现。

    1 乐舞始颂王者

    原始音乐的主要形式是歌、舞、乐三者结合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地位突出,节奏十分重要。夏商时期,三者仍为一体,但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与奴隶制的确立和巩固,乐舞的社会功能渐渐发生变化:由图腾祭祀和崇拜祖先、神转为对君主、王等英雄人物的歌颂,“王者功成作乐”渐成乐舞创作的指导思想。《大夏》《九招》《濩(huò)》等乐舞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点。

    ●《大夏》 夏代乐舞,以歌颂夏王朝建立者大禹的治水功绩为主要内容,当时的表演方式无从考据,传至周代,表演方式为每八人站一行为一佾(yì),舞者头戴皮毛帽子,袒露上半身,下着白色短裙,左手持乐器龠(yuè),右手持羽毛,边唱边舞,质朴粗犷。

    ●《九招》 又称《九韶》,相传原为舜时著名宗教乐舞,有管乐器伴奏,富于变化,含图腾崇拜之意,多用于祭祀。因其舞蹈部分有九次变化,歌唱部分分九段,又被称为《九辨》《九歌》,到了夏启及其子太康时,开始被统治者用以寻欢作乐。屈原在《离骚》里说:“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濩》 商代乐舞,内容一说为炫耀商汤伐桀之功,一说为颂扬商汤祈雨之德,当时影响极大,多用于宗庙祭祀,在甲骨文中也多有记载。此乐舞肃穆威严,神采飞扬,通过炫耀武功来赞颂王权。先秦文献常将其与《大夏》《九韶》并列,作为先秦乐舞典范。

    2 女乐开始出现

    女乐是奴隶制的产物。夏商时期的女乐多为音乐奴隶。在夏代,女乐泛指善歌舞者及其表演。夏代时,女乐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史载夏桀有女乐三万。

    商代甲骨文中的女乐记载为最早的女乐文字记载。当时的女乐与巫舞有关。巫者懂占卜祭祀,擅以乐舞娱神。后来,娱神的巫舞成了娱人的女乐,出现了“恒舞于宫,酣歌于室”的现象。

    夏商时期的女乐地位卑下,生命也常操纵在奴隶主手中。据史料记载,他们有的被焚烧用以祈雨,有的被活埋为奴隶主殉葬。

    女乐反映了夏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之风,故多受批判,可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喜爱,女乐又得以延续发展,娱乐性、表演性乐舞也随之发展,对后世乐舞机构的设立、专业乐舞伎队伍的形成、乐舞技巧的提高以及乐舞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3 乐器不断涌现

    夏商时期,乐器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精细的发展过程。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各种乐器,能使我们对当时音乐文化的发展有所体悟。

    ●陶埙 呈灰色,高6.5厘米,腹径6.1厘米,底径2厘米,内部中空,尖部有吹口,口径约0.7厘米,腹部一侧有一音孔,孔径0.4厘米。埙为原始社会出现的吹奏乐器,以陶土制成,一般为橄榄形,平底中空,表面有一至数个按音孔,可吹奏高低不同的乐音。随着先民技艺的精进,埙的按音孔不断增加,埙也发展为可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石磬(qìng) 为青石打制,打磨不够精细,但与后世石磬形制相近。磬历史悠久,最初以普通石头制成,无固定音高。后人们用玉石制磬,并制出成组的编磬。由于后被用于统治者的宴飨、祭祀等活动中,磬逐渐成为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

    ●铜铃 为青铜铸造,体形较小,外壁较薄,铃体上窄下宽,横断面呈椭圆形,上设桥形纽,出土时铃舌为玉质,保存完好,后人推测其当时极为珍贵。铜铃继承了中原地区陶铃的椭圆体,也奠定了后世铙、钟、铎( duó,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用的大铃)等合瓦形金属乐器的基础。

    ●木鼓 出土时鼓体已经腐朽,仅能从漆皮状况推测其呈长筒形,束腰,长约54厘米,外壁曾使用朱红漆。作为最早的打击乐器,鼓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秦汉之前,中原地区鼓的形制已有20多种。鼓被用于礼仪庆典、劳动、祈神、战争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到了商代,青铜乐器大量增加,出现了铙、钟、鼓等不同种类的青铜乐器。磬的制作朝着精细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陶埙的制作也日趋规格化,同时体积增大,音孔增多,形制更加规整。

    伴随着乐器的纷纷涌现,夏商时期的乐律理论体系也渐渐形成。到了商代,人们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音高概念,音阶的观念也比较成熟,并掌握了半音概念。可见,十二音律体系在商代已奠定历史基础。

    总之,在夏商时期的河洛地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开始形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光辉开端,为周代的礼乐文明奠定了基础。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1. ·建业定鼎府六期工人稀稀拉拉,..
  2. ·希望有关领导能够帮助解决问题
  3. ·健康洛阳挂号未成功,不退费
  4. ·银河小区二期近千户业主住房存..
  5. ·天宸小区开发商对北门门面房不..
  6. ·宜阳酩悦滨江二期为什么不给业..
  7. ·电子税务局开票平台开票时候能..
  8. ·武汉路蓬莱路口图书馆维修一年..
  9. ·丽春东路改造
  10. ·瀍河区西闸口街19号养鸡政府..
  11. ·兴宜街道银润中央广场物业在小..
  12. ·裴村是不是又有拆迁计划了
  13. ·违规施工造成居民房屋危损 ..
  14. ·洛龙站高速口人员为难车主

≡ 聚焦河洛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河洛文苑 ≡

      ≡ 公益慈善 ≡

        ≡ 精彩生活 ≡

        1. ·南阳~平顶山三天二夜游玩纪实照
        2. ·汝州市大峪乡邢窑村观赏野杏花一
        3. ·岗岭蔚蔚春风扬 ——再过巩义竹
        4. ·大美洛阳:偃师缑氏镇观百年野杏
        5. ·【等高线】杏花烂漫-紫云山春游
        6. ·一树灰椋鸟中有一只紫翅椋鸟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摄影天地 ≡

        1. ·【光影瞬间】片片油菜花 幅幅风
        2. ·花开迎春
        3. ·【光影瞬间】太湖佳绝处 毕竟在
        4. ·3月23日星期天诸葛镇油菜花开了
        5. ·满园春色关不住,中国国花园等你
        6. ·杏花盛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