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幼师迁徙记
真正的美永远耐人寻味
拜谒大地湾
洛浦雪霁
雪夜往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幼师迁徙记
□刘伯欣
    本文所称洛阳幼师系现在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治安南街8号的洛阳幼儿师范学校及其有着百年历史的前身。百余年来,清朝灭亡、军阀混战、日寇入侵、解放战争以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风云变幻,殃及学校教育,洛阳幼师首当其冲,校名数度更改,校址迁徙有十数次之多。现仅将其迁徙过程略述于后。

    清朝末年,西风东渐,新学兴起,各地陆续成立师范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洛阳河南府始有中学堂师范班,此即现在的洛阳幼儿师范学校的前身。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洛阳文昌宫设有师范传习所。

    1912年,洛阳又在原基础上办单级师范班一班。1916年秋,宜阳人、时任省教育司科长的王卓午先生奉教育厅令回洛创建师范学校,校址选在西关周公庙,初名河南省立豫西师范学校,后改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5年,军阀混战,学校被抢,乃迁到洛阳城内西北隅广川街,借用董家祠堂后的民宅为校舍。1927年夏,四师与省立洛阳八中合并,更名为河南省立洛阳中山中学,师范部迁夹马营迎恩寺。翌年秋,两校分离,四师迁入城内西南隅顺城街南营旧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华,1932年1月,国民党南京政府迁来洛阳,中央军事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占据学校校舍,仅月余又大部分搬离,学校得以复课。1932年,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侵华,1938年春,豫北沦陷,为避日机空袭,同年5月学校被迫迁往南召县城,师生在一破旧庙宇中继续上课。

    之后,抗战形势日紧,日军逼近中原,为安全起见,学校又于同年8月转迁豫西深山区卢氏县。由于洛阳多所学校已早迁来占据县城,洛阳幼师只能选定县城西15公里、洛河涧水边的涧北村关帝庙和莫家祠堂为校舍。两年后,由于洛阳初中迁回洛阳,学校遂搬迁到卢氏县城文庙,于8月正式开学上课。

    1941年日寇攻陷郑州,洛阳多所学校又一次搬迁到卢氏县,县城生活条件日益艰难,洛阳幼师迫不得已再次迁到涧北村,师生们边上课边宣传抗日救亡,局势最紧张时,曾一度西迁至陕西洛南县。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学校派人回洛阳落实回迁事宜,因南营校址已被其他单位占用,房舍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只好选址爽明街(今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所在地)。同年底,师生们沿洛河水陆两路返回,历经十余天才到达阔别八年之久的故地,回首往事,无不唏嘘。次年春,学校正式复课。

    刚刚经历战乱折磨的学校并没有过几天安稳日子,1948年4月,学校又奉命迁往省会开封,暂时安置在私立力行中学。10月,解放军兵临城下,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滨生让200余名师生逃往江苏吴江县盛泽镇,把他们安置在一座破庙里。即使在如此动乱的日子里,南迁和留汴师生们仍坚持上课。

    开封解放后,学校留开封部分被解放军接管,于1948年底迁回洛阳。1949年江南解放,学校到盛泽部分师生被当地教育部门接管,并于当年6月发放路费陆续返回中原。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洛阳地区专员公署决定恢复洛阳幼师,校址选在洛阳东华街海关(今百万庄大楼处),组成10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筹建工作,因场地过于狭小,学校于同年9月迁老城区治安南街8号,此处原为建于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的圆觉寺遗址,当时为私立复旦中学校址,占地40余亩,此校址一直沿用至今未改。其中,1958年,洛阳幼师一度迁往新安县办学;1959年,部分迁至洛南安乐窝,后升级为现在的洛阳师范学院。60多年来,校名几经变动,计有:洛阳地区师范学校(洛师)、洛阳第二师范学校(二师)、洛阳幼儿师范学校(幼师)等。

    回顾洛阳幼师的迁徙历程,不难看出,学校教育与政治风云变幻休戚相关。新中国成立前战乱频仍,“华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对学校也有冲击。如今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给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洛阳幼师这所百年老校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