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安居寨:百年古村沧桑貌
细数食品添加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安居寨:百年古村沧桑貌
废弃的窑洞
屋脊的雕花
镜中的村民
雪落安居寨
老宅
村道
    出洛宁县城往东南方向驱车约8公里,就到了陈吴乡禄北村。当一道黄土筑成的古旧而沧桑的寨墙映入眼帘时,安居寨便到了。

    安居寨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成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寨名取“安居乐业”之意,是当地住户为了抵御当时横行的刀客(土匪)而集资修建的。

    据史料记载,当时安居寨寨墙高而厚,顶部宽阔,边缘用土建有围栏,呈H形设计,可供人和马车平稳安全地行走。上面有人巡逻放哨,墙外有护寨河沟,环绕在寨墙四周。寨内还设有炮台和拦马墙。

    寨子南北长300米,东西长200米,分设两个寨门,供居民出入。寨内南北建有一条主街,主街东边有三条胡同。主街西边有西胡同,北边有高家胡同,寨内有近300间老宅,鼎盛时全寨可居住千余人。

    然而,安居寨并未让当地村民安居。寨子建成后远近闻名,反而引得各路刀客虎视眈眈。1909年,刀客攻破安居寨,40多间房舍在大火中被毁,23人丧命。之后,寨中百姓对寨墙予以重修和加固,并在寨墙四角建造了4个炮台,置大小土炮数门。寨墙主墙内外加筑了两圈五尺高的拦马墙,寨门夜闭昼开,晚上打更皆由专人负责。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洛宁后,安居寨被占为日伪军据点。1948年,国民党洛宁地方返乡团杨世杰曾以安居寨为据点,追捕革命群众。新中国成立后,寨中百姓才真正得以安居。

    如今,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在村寨南侧,我们看到,南寨墙虽有破损,但仍能看出当年的轮廓。墙外的护寨河则不复当年胜景,其中已被村民栽植了不少树木。从寨门而入,眼前的景象俨然是一幅《村居图》:雪后初晴,少见人迹,屋舍俨然,街巷整洁,鸡栖于埘,犬吠巷中。

    寨中民居多保留着当时的建筑特色,房屋和墙体的基部多以砖石为主,以减轻雨水下渗对房屋稳定性的影响,并在基部预留出水口,而后在基部上夯土为墙。屋顶多以砖木结构为主,以木料做梁、檩、椽,构成基本框架,其上覆以石瓦。为了加固,一些房屋在基部之上用青砖砌起多个砖垛,再在框架内夯土为墙。为了美观,当时的富户还在屋脊的砖瓦上雕刻了精美图案。

    据村民介绍,禄北村与邻近禄南村过去统称禄地村。据村中范家祠堂的碑文记载,禄地村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封禄之地,村名由此而来。居住在今禄北村的范姓家族即为范仲淹的后裔。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范氏族人开始陆续搬出,依村边公路、竹林盖起新房。如今,寨中居民不足10户,且多为老年人,安居寨渐渐成了“空心村”。

    由于这里封存着范氏家族的兴旺与辉煌,村民都不舍得扒掉那些老房。安居寨保存较为完整,这在全省的古村落中并不多见,它也因此受到不少摄影爱好者关注。20世纪90年代,为反映豫西山区淳朴的民俗风貌,《黄泥墙》电影摄制组还选定安居寨为外景拍摄地。

    本报记者 王文斌 特约记者 冯合理/文 记者 曾宪平/图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