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西周雅乐成体系 东周俗乐广流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12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西周雅乐成体系 东周俗乐广流行
□本报记者 王文斌 文/图
东周铜编镈 (资料图片)
西周铜编钟
“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碑
    核心提示

    西周和东周时期,洛阳是西周的东都和东周的都城。这一时期的河洛地区,礼乐制度不断完备,宫廷雅乐体系得以建立并完善,同时,民间俗乐兴起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1 乐器乐理有发展

    在洛阳两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瓷器及玉器,其中有青铜编钟、编镈(bó)和编磬等乐器。这些乐器象征着王权和周文化的繁荣。

    根据悬挂部分的结构差异,铜钟分为甬钟和钮钟,甬钟侧悬,钮钟直悬。将数枚铜钟依一定的音列组合在一起为编钟。其组合方式大致有两种,一为音阶(或调式)组合,二是十二律组合法。编钟用以合乐,是周代礼制的产物。

    与编钟一起组成礼乐重器的是编磬,洛阳也出土了不少周磬。周磬在形制上有所改进,提高了稳定性,更便于演奏,制作也更为精细。

    编钟、编磬的出现,证明两周时期已具备完备的乐律体系,七声音阶和十二律已在音乐实践中得以应用,而计算乐律的“三分损益法”的提出则标志着音乐科学的重大进步。

    乐器的制作在这一时期也有所进步,出现了用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等材料制作的各类乐器,统称为“八音”。

    2 制礼作乐成制度

    钟、磬等乐器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金石之声”“钟鼓之乐”在肃穆的宫廷演奏中,展示的不仅是“乐”的形象,更是“礼”和周文化的象征。

    周初,周王室为了维护和巩固新的统治秩序、社会秩序,在政治上建立了分封制,在文化上建立了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周公“制礼”规定了政治生活的规矩;“作乐”则是以“乐”的形式,形象地弘扬“礼”的精神,促进“礼”的深入人心。礼乐活动也因此与现实政治统治需要结合在一起。

    周公对前代祭祀礼仪乐舞予以集中、加工、整理,并将其规范成一个整体,还对周代宫廷生活中的各种重要典礼、仪式、活动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各种活动都有相关的配乐,且演出程式、音乐形式、服装道具甚至舞者身份和表演场合都不得违反和逾越。

    礼乐制度中最典型的就是音乐的等级制度:上层社会的人被分为许多等级,依据不同的等级施行不同的礼乐。

    为施行礼乐制度,周王朝还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音乐机构——春官,内设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1400多人,由专职乐官大司乐执掌,负责音乐活动中行政、教育、表演的管理。周代礼乐制度受到孔子的推崇,公元前518年,孔子曾到洛阳,“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至今,东关大街还保存着明末洛阳知县杜汝亮所立的“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碑。

    3 宫廷雅乐建体系

    雅乐是奴隶主贵族在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周代雅乐在前代礼仪乐舞基础上发展完善,主要内容为《六代乐舞》。

    据史料记载,《六代乐舞》代表了六个朝代的音乐,即黄帝乐《云门大卷》、尧乐《大章》、舜乐《大韶》、禹乐《大夏》、商乐《大濩(huò)》及周乐《大武》。这些都是当时带有史诗性质的古典乐舞。

    《六代乐舞》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乐舞典范。它们由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综合了中国古代丰富的音乐文化成果,形成了以《六代乐舞》为主要内容的周代宫廷雅乐体系。在之后的几千年封建社会中,雅乐体系始终处于乐舞的正统地位。

    4 “郑卫之音”广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由于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不断受到挑战,诸侯称霸,礼乐制度也受到了冲击,在春秋末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百家争鸣的社会局面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多元化的环境,音乐也得以逐步摆脱礼的束缚,转向推崇“人事之道”,日益成为人们表达、交流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俗乐不断兴起,音乐世俗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当时,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郑卫之音”因形式新颖生动而在民间广为传播。“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它表达感情热烈奔放,常有男女互赠礼物、互诉衷肠的内容,隐隐透出一股浪漫气息,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世俗音乐。

    在《诗经》中,《国风》属于各地歌谣,多为百姓口头创作,反映了当时的多种民间风俗,如《周南》中的许多篇章和《王风》十篇都是流传于洛阳一带的歌谣,侧重自由表达歌者的情感体验,在艺术表现形式、演奏和演唱技法上更为生动丰富,因此广受欢迎。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享乐形式,女乐、倡优的表演非常盛行,诸侯、国君和贵族乐此不疲,女乐歌舞因此空前活跃起来。史载魏文侯听古乐昏昏欲睡,听“郑卫之音”则不知疲倦,也从侧面说明爱好新乐、喜爱倡优女乐的表演已成为当时宫廷贵族的风尚。

    音乐在先秦时期的演化也大致决定了我国音乐之后的发展方向:一是宫廷音乐系统,以乐舞为主;二是士大夫重情轻技的文人音乐;三是民间庆典表演以及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