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因居洛河之阳而得名。
洛河又名洛水,自古流溢着绚丽多姿的河洛文化色彩。传说中的女娲补天所用之石,就是取之洛河里的五色彩石;伏羲氏的女儿宓妃溺死洛水化为洛神,曹植作《洛神赋》而令人神往。洛河的卵石更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河洛文化符号,《易·系辞上篇》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出书”说的也是洛河里发现最早带有赤文篆字的龟形奇石。
发源于华山南麓的洛河,全长467公里,她一路携众多支流,越高山、穿峡谷、过险滩流入洛阳市区,经巩义注入黄河。洛河石,大多出自洛河下游洛阳市区段的河床滩涂,质地细腻如玉,色彩古朴瑰丽,造型奇特动人。宋·杜绾《云林石谱》云:“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间有五色斑斓。”
河中之石山中来。洛河里的卵石主要来自豫西巍峨壮丽的熊耳山和崤山之中,石质坚硬细密,在河中经过亿万年沧桑岁月的水沙击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型卵石和纹理色彩丰富的画面卵石。
洛河石一般体量不大,小者似拳,大者如碗盘,但古朴、典雅。石质有沉积岩、变质岩、玄武岩、石英岩等,含有多种矿物质浸染的彩色纹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皆备。有雪花石、玛瑙石、金线石、天黄石、鸡肝石、梅花石、日月石等多个品种,色泽耀目,受人喜爱。
洛河画面卵石形状扁圆,石肤光洁,色彩斑斓,多以日月江河、山水人物、花鸟文字、四季景象为画面,色调古雅沉静,构图形象逼真,意境幽远隽永,蕴涵诗情画意,颇有国画工笔、写意的艺术特点。洛河造型卵石变化奇妙,风姿卓然,多有古典审美意蕴和禅意。洛河造型卵石多属硅化石英,色泽纯黄,苍润凝重,又称河洛玉。古书《竹书纪年》载“黄帝祭洛水,沉璧于洛”。今天我们赏玩的洛河石,也许有当年黄帝沉到洛河里的美玉呢。
无论是洛河造型卵石的象形寓意,还是洛河画面卵石的色彩构图,它们主题多样、内涵丰富,都能给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识阅历的观赏者以奇思妙想的审美愉悦。
洛河石独具风韵的审美意象和丰厚的人文内涵,在文房供石中久享盛名,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钟爱。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清代书法家王铎、当代作家贾平凹等都曾徜徉洛河之滨,他们拣石赏石赋诗作文的趣闻逸事已传为佳话。如今,洛阳赏石之风日盛,洛河石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已成时尚,进入了千家万户,有咏《洛河石》诗为证:“水浪击磨铸仙形,泥裘沙衾蕴性灵。今日幸得人发现,登堂入室做宾朋。”
朴为本、雅为美、灵为神,是洛河石的独特个性和艺术审美特征,赋有东方文化的美学意趣。洛河石古朴典雅,传神入画,抒情含蓄,贤淑宁静而有灵气,体现出河洛文化博大深邃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