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栾川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持续“三大战略” 务求“六个实效”
读 家
新书快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1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读 家
    11

    阮籍、嵇康是同年死的。在他们死后两年建立了西晋王朝,然后内忧外患,又是东晋,又是南北朝,说起来很费事。只是远远看去,阮籍、嵇康的风骨是找不到了,在士族门阀的社会结构中,文人们玄风颇盛。

    玄谈,向被诟病。其实中国文学历来虽有写意、传神等风尚,却一直缺少形而上的超验感悟、终极冥思。倘若借助于哲学,中国哲学也过于实在。而且在汉代,道家、儒家又被轮番征用为朝廷主流教化,那就不能指望了。因此,我们的这些玄谈文士们能把哲学拉到自己身上,尤其出入佛道之间,每个人都弄得像是从空而降的思想家似的,我总觉得利多于弊。胡辩瞎谈的当然也有不少,但毕竟有几个是在玄思之中找到了自己,获得了个体文化的自立。

    其中最好的例子要算东晋的王羲之了。他写的《兰亭序》,大家只看他的书法,其实内容也可一读,是玄谈中比较干净、清新的一种。我在为北大学生讲课时特地把它译述了一遍,让年轻人知道当时这些人在想什么。学生们一听,都很喜欢。

    王羲之写《兰亭序》是在公元353年,地点在浙江绍兴,那年他正好五十岁。在写完《兰亭序》十二年之后,江西九江有一个孩子出生,他将开启魏晋南北朝文学“三段论”的第三段。

    这就是第三段的主角,陶渊明。

    就文脉而言,陶渊明又是一座时代最高峰了。自秦汉至魏晋,时代最高峰有三座:司马迁、曹操、陶渊明。若要对这三座高峰做排列,那么,司马迁第一,陶渊明第二,曹操第三。曹操可能会气不过,但只能让他息怒了。理由有三:

    一、如果说,曹操们着迷功业,名士们着迷自己,而陶渊明则着迷自然。最高是谁,一目了然。在陶渊明看来,不要说曹操,连名士们也把自己折腾得太过分了。

    二、陶渊明以自己的诗句展示了鲜明的文学主张,那就是戒色彩,戒夸饰,戒繁复,戒深奥,戒典故,戒精巧,戒黏滞。几乎,把他前前后后一切看上去“最文学”的架势全推翻了,呈现出一种完整的审美系统。态度非常平静,效果非常强烈。

    三、陶渊明创造了一种以“田园”为标识的人生境界,成了一种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不仅如此,他还在这种“此岸理想”之外提供了一个“彼岸理想”——桃花源,在中华文化圈内可能无人不知。把一个如此缥渺的理想闹到无人不知,谁能及得?

    就凭这三点,曹操在文学上只能老老实实地让陶渊明几步了,让给这位不识刀戟、不知谋术、在陋屋被火烧后不知所措的穷苦男人。

    陶渊明为中国文脉增添前所未有的自然之气、洁净之气、淡远之气。而且,又让中国文脉跳开了非凡人物,而从凡人身上穿过,变得更普世了。

    讲了陶渊明,也省得我再去笑骂那个时代很嚣张的骈体文了。那是东汉时期开始的汉赋末流,滋生蓬勃于魏晋,以工整、华丽的“假大空”为其基本特征。而且也像一切末流文学,总是洋洋得意,而且朝野吹捧。只要是“假大空”,朝野不会不喜欢。

 

    18 康熙“发小”赵昌

    赵昌(公元1657年-1731年),与康熙帝大体同时。作为宫廷造办处监造的赵昌,有三种身份:康熙帝的小臣、近臣、能臣。

    一是小臣。赵昌出身内务府包衣,“包衣”是满语音译,汉意是“家内奴仆”,身世卑微,地位不高。许多同时期有名的内务府包衣都任过内务府属旗的佐领或包衣大。“大”也是满语音译,汉译是“头儿、首领”。赵昌没有任过佐领或包衣大之类的职务。到康熙中期,赵昌升为养心殿总监造,只是皇帝身边的一个小臣。

    二是近臣。赵昌比康熙帝小三岁,从小就和康熙帝在一起,是康熙帝的哈哈珠子。“哈哈珠子”是满语音译,汉意是“阿哥的随侍男童”,就是侍童、跟班男童。赵昌因离康熙帝太近,经常传达圣旨,而成为皇帝近臣。赵昌的一个特殊任务,是在康熙帝与耶稣会士之间做联络、传信息。

    第一个例子。耶稣会士在宫廷讲解西方科学知识,从事工艺制造,编译西方图书,参与美术创作,他们在武英殿和养心殿附近,因此赵昌就以宫廷造办处监造身份,做康熙帝同耶稣会士的传话与联络工作。

    第二个例子。康熙帝再次南下时,赵昌与传教士的关系更为融洽。在南京时,毕嘉、洪若翰两位传教士留赵昌等在教堂待茶谈叙,直到饭后才去。康熙帝离开南京前,赵昌告诉毕、洪二人御舟离开的时间以及路线,使他们得以“至扬州湾头恭候送驾”。康熙帝回銮到济南时,传教士利安宁携带方物四种要见康熙帝,也是因赵昌劝说,康熙帝才接受他的礼物。

    三是能臣。赵昌在养心殿造办处,不仅负责联系耶稣会士,还负责管理火器等事务,表现出他被信用,以及勤慎多能。

    赵昌服侍康熙帝一生,凭借皇帝的赏赐以及西洋人的馈赠,积聚了不少家产。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正月初六日,赵昌获罪,雍正帝查抄赵昌家产,满文档案记载:男女大小(含包衣)共219口,房屋共505间半,田地56顷76亩,庄田汉子约189人,共有马、骡、驼、牛153头匹,有银3190两,借出银4919两,皮衣帽等269件,玻璃器皿205件,西洋物品174件,又有各种甲、盔、腰刀、枪、鸟枪,钟表、玻璃器皿、西洋药、东珠、手镯、银器皿、珠子、宝石、元狐皮、貂皮、人参、书画等。赵昌获罪下狱的原因是什么?

    罪名有三:其一,借欠内库银五千两。其二,利用职务安插亲人。其三,私给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制作火镰。以上三件小事,纯属小题大做,借题发挥。雍正帝一上台就收拾赵昌,主要是政治原因——知康熙帝私密太多,离废太子允礽太近,从而引起雍正帝怀疑。赵昌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在狱里入天主教,教名“若瑟”,那年他75岁。不久,赵昌就死在狱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