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小学的学生正在跑步 |
|
核心提示
近期,有关青少年体质状况下降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作为指导学生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水平的体育课,目前开展状况如何?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现在的体育课和以前不同了,跳箱、跳山羊、前滚翻、后滚翻等体育项目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立定跳远、往返跑等相对轻松的项目。
1 部分体育器材如今被“尘封”
东升一小体育教研组组长李强,有着17年体育课教学经验。他回忆,1996年前后,小学三年级以上达标(小学生必须达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主要有4×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50米跑、实心球等。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始实施。根据《标准》,除了身高、体重等必测项目外,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选测项目为坐位体前屈、实心球、仰卧起坐选测一项,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选测一项;除了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必测项目外,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选测项目为400米跑、台阶试验选测一项,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实心球、握力选测一项,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等选测一项。
李强说,2000年之前,高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还会进行跳山羊、跳箱等器械训练。2000年以后,这些器材慢慢地在器材室里“睡觉”了。另外,《标准》实施后,实心球成了选测项目,每年被选中的概率很小,因此,现在学校的实心球都被“尘封”在器材室里。
2 锻炼强度有所减弱
涧西区教育局体卫站站长梁岚说,许多学校由于怕孩子们在上体育课时出危险,逐渐减少了跳山羊、跳箱等器械训练,而改成仰卧起坐、跑步等相对安全的体育训练。其实,器械类训练最能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支撑水平。“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受伤,家长会要求学校担责。学校对体育课训练强度逐渐弱化,也是为了避免因孩子受伤而引起麻烦”。
对于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许多体育教师都深有感触。
“五六年前上体育课时,学生做完热身运动,教师们一般会要求孩子们围着操场慢跑两圈,大多孩子能保持队形并坚持下来;现在不行了,每次慢跑,都有人坚持不下来。”李强说,2000年前后,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时候,还有男子1500米、女子800米的项目。后来,很多孩子的身体素质跟不上,跑不下来,报名参加这些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少,再加上学校场地有限,2009年之后,这两个项目就被取消了。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中体育教师说,如今,每年新学期军训时会有学生晕倒。“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也不高,有的让家长写个病假条就可以不用上体育课了”。
3 场地、器材有限,教师缺口也大
涧西区中信小学校长张铁鸿介绍,按照国家规定,学校占地面积应为每名学生平均22平方米。他们学校有学生1200多名,占地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每名学生的占地面积仅为5.5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全校学生同时在一起,很难有序进行大型体育活动。
说起体育教师的问题,张铁鸿更是无奈:他们学校有22个班级,按照每班每周4节体育课计算,全校每周应上88节体育课,按照1名体育教师承担18节体育课的标准,学校至少应该有五六名体育教师。然而目前,他们学校的专职体育教师只有3名,还有2名是文化课兼职体育教师。
学校训练场地不足、体育教师缺口大的情况,并非个例。
一名体育教师坦言,上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一至两个感兴趣的项目,为其终身打下基础,但如今各学校的活动场地有限、体育器材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只能进行集体活动。再加上体育课的时间不长,学生的活动量上不去,体育课已变成调节学生紧张学习氛围的“绿叶课程”,不能从根本上达到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4 如何让体育课不再“瘦身”
目前,全市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学生多、学校运动场所小、体育教师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体育课陷入形式陈旧、学生不爱的境地。
对此,梁岚分析,目前缺乏健全的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担机制和社会赔偿的保障制度,教师、学校担心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这是制约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建立健全体育运动事故责任分担机制。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提出,学校也要创造更加良好的体育教学条件,创新体育教学的形式,真正吸引学生参与。比如,有关部门要重视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统一的标准,并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各年级周课时总量……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让体育课不再“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