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荧屏上各种“幸福”“后宫”“婆婆”让观众“傻傻分不清楚”,雷同、博出位、主题先行让不少电视剧陷入起名怪圈。
近年来,高雅的剧名往往遭遇“碰壁”。拿不久前东方卫视播出的情感剧《那样芬芳》来说,宋佳、耿乐、郭京飞的阵容以及讲述“一女二男”的情感路数,其实比较容易博个高收视率,但因为让人摸不着头脑、太过文艺腔的剧名,该剧收视惨败。假如换个俗气点的名字,譬如《芬芳的爱情》《芬芳与林家兄弟》,或许可以增加不少受众。
实际上,这样的“起名尴尬”是不少剧组遭遇的难题,名字起俗了,觉得给自己的作品往下拉分;起高雅了,又怕端着架子观众不买账。最近比较成功的起名案例是《六块六毛六那点事》。这个讲述下乡插队、男女情感的年代戏,原来的名字叫《遥远的幸福》,作为主演之一的张少华老师向剧组建议,干脆根据开头的剧情,直接叫“六块六毛六那点事”这么个俗名算了。剧组采纳了张老师的建议,这部剧播出还没到一半,北京地区收视率就超过了历史剧《楚汉传奇》。
往专业了说,张少华老师这是精准营销,明确地了解目标受众。精准营销其实在电影起名时更被重视,纵观最近两年的黑马电影,《画皮》《失恋33天》《人再囧途之泰囧》都是指向性明确的电影名,观众一看名字就能准确和内容、类型对号入座,进而助推票房。那些品质不错、票房却不尽如人意的电影,多是片名有些云里雾里,比如《魁拔》《赛德克·巴莱》《三傻大闹宝莱坞》等,不是生僻词,就是文不对题。
以商品姿态出现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地寻求借力来实现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但高收视率、好口碑也不全是靠那些新奇特的名字就能实现的,像《潜伏》《蜗居》《暗算》《金婚》这些名字响亮、品质较好的电视剧,不但在播出时能形成话题,播出数年后仍然能作为一种“标签”类的词汇,甚至“余则成”“宋思明”这些电视剧中的人名,也成为一类人的代名词。
(据《北京日报》1月17日第3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