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汴村香花辣椒丰收 |
|
■往事如烟
汪汴村历史悠久,历史传说众多,其中,白衣阁的传说广为流传。
白衣阁,也有当地人称其为龙福阁。其位于汪汴村正街东侧正中位置,坐东面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白衣阁总高约16米,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约12米,共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基层,正中有约3.4米宽、3.7米高的拱形门洞;上层为阁楼,底部五脊六兽、狮子、海马、八仙等雕塑一字排开,四角有4个铜质大风铃。
在上层楼阁内,供奉送子娘娘、南海大力士神的塑像。由于两尊塑像都披着一袭白锦衣,故此得名白衣阁。
民间对白衣阁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凄美传说。祝英台被马文才强娶时,祝英台要求头顶麻冠,身披重孝,还要到梁兄墓前祭拜。当行至墓前时,一阵风吹来,祝英台掀起轿帘一看,发现是梁兄的墓,立即下轿哭拜。刹那间,天摇地动,闪电劈开墓地,祝英台一下子扑进墓中。大墓合上后,从墓中飞出两只蝴蝶,一只白色,另一只金黄色。人们说由于祝英台当时穿了一件白色孝衣,因此白色蝴蝶便是祝英台所化。大家被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所感动,便为祝英台修建了白衣阁,并奉其为送子娘娘。
民间还有传说,白衣阁之所以又称龙福阁,是当初先人建造白衣阁时,为祈求后代子孙平安幸福,曾在白衣阁藏了一雌一雄两只金蛤蟆,以吸日月之精华,饮天地之灵气。在初夏时节深夜里,人们经常听到有蛤蟆的叫声。有人说那是金蛤蟆在叫,只有有福之人才能听到;也有人说,只要龙福阁下有金蛤蟆的叫声,就预示着当年一定风调雨顺,家家户户的庄稼都能大丰收。
■人文自然
汪汴村民多姓彭,村民热情好客,邻里关系和睦。据史料记载,彭姓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
该村位于高村乡乡政府西北9公里,西邻渑池县,辖汪汴、鹅宿2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602户2493人,占地809.89公顷,耕地496.8公顷,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适宜种植烟叶、香花辣椒等经济作物,养殖业较发达。汪汴村水资源较为丰富,村西有几口古井。历史上的多次大旱,该村用水从未受影响。
■今日汪汴村
“全村香花辣椒种植面积约有1500多亩,正常情况下,一亩辣椒地的产值有3000多元。”汪汴村党支部书记彭安伟说,规模小的辣椒种植户,每年约挣1万元。去年,村里有几家规模大的种植户,每户一年收入约8万元。
彭安伟说,村里辣椒种植受益高,还是靠乡里的好政策扶持。2006年,高村乡成立惠农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外出考察,与辣椒出口公司签订合同,实施订单种植。汪汴村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收购,解决了广大椒农的后顾之忧。近年来,由于村里的辣椒品质好、辣度高,引来四川、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江苏等地客商前来交易。
“光靠种植辣椒还不够,村里如今又引进了生态农业综合项目帮助大家致富。”彭安伟说,该项目占地380亩,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建设分两期实施。其中,第一期工程已于去年5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打造两个基地,分别为种猪培育、生猪育肥基地和饲料加工基地。
项目第二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届时该村将成立农业公司,实施龙头带动。该项目将引导汪汴村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突出体现农业科技作用,着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将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果树培育于一体,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该村同期实施的工程还有5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工程、千亩荒山治理工程、千亩坡耕地改造工程并建设日光温室100个、无公害蔬菜大棚100个。这些项目完工后将让村民生活水平有更大提高。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许向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