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蛇年春节临近,从1905年至2001年的9个蛇年里,洛阳都有哪些事情发生?本报今起开设《蛇年纪事》栏目,对百年来的蛇年大事进行回顾。
1905年,这个蛇年是清朝结束前的最后一个蛇年。关于1905年,《洛阳志》主要记载了两件大事:1月,洛阳高等小学堂成立;5月,陇海铁路汴洛段动工兴建。
废科举 兴学堂
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废除科举考试兴学校”的谕旨,这一年洛阳的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学堂迅速增多。1月,洛阳县知事徐仁麟在周南书院原址创办洛阳县立高等小学(现在的敬事街小学);4月,伊川县令龚焕章改城内伊川书院为高等小学堂,校址仍在书院街;10月,宜阳县在县城南门外锦屏书院旧址成立了高等小学堂与劝学所……
这一年在洛阳还设立“河南府中学堂”,由河南府知府启绥兼任总监(校长),偃师进士杨元懋担任副总监。之后校名多次变更,校址多次迁移,1948年洛阳解放时易名为“豫西联中”;1954年高、初中分开,高中部迁迎恩寺,并定名为“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洛阳一高;1954年迁入瀍河回族区,定名为“河南洛阳第一高级中学”。
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小学堂章程》,当时所采用的学制是:洛阳县初等小学堂修业5年,高等小学堂修业4年,整个小学阶段学制共9年,春季开学。而河南府中学堂所用的教材均依据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奏定中学堂章程》的规定,使用官设编译局编纂、经学务大臣审定的课本。
陇海铁路开始修建
陇海铁路原为陇(甘肃)秦(陕西)豫(河南)海(州)铁路的简称,后定名为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全长1759公里,洛阳段为回郭镇至铁门,线路长度为82.071公里。
陇海铁路最先修建的是开封至洛阳段,当时称汴洛铁路。汴洛铁路于1905年6月开始修建,全长184公里,1910年正式通车,然后再修建洛阳到潼关段。1912年9月,北洋政府利用汴洛和洛潼等段延建东至海州西至兰州的干线为陇秦豫海铁路。1913年5月,陇海线东西两端全面开工,洛阳至观音堂一段于同年9月临时通车,至1916年1月正式通车。
1931年12月,陇海铁路东段自大浦,西段至潼关全部通车。潼关以西工程由国民党政府筹款,中国技术人员主持设计施工,1935年4月徐州至西安段通车,1936年12月通车到宝鸡,1937年3月,连云港至宝鸡全段通车。
抗战爆发后,陇海铁路郑州至洛阳线路曾被拆除。洛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复路工程队,对陇海、京广铁路进行抢修。新中国成立后,在对旧陇海铁路进行修复和技术改造基础上延长股道,增加配线,修建复线,使线路成倍增加,并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操纵。
首批公费留学生赴日留学
1905年8月,清政府选送了第一批公费留学生,新安籍学生关坤元被选送到日本宏文学院学习,他也是新安县最早的留学生,随后又有王广庆、傅岩、张志平等于1914年留学日本。
这一年偃师的邮电也得到了发展,当时的偃师县设三等邮局,下设大口、缑氏、东蔡庄、南蔡庄、佃庄、寇店等15个代办所,办理信函、书籍、报刊等业务。
1905年秋天,美国人付一民来洛,在兴隆街创信义会(福音堂),同时在兴隆街开办了一所医院,并且创立了崇德小学。
1905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粮食大减产,宜阳人民发动了抗税斗争。
(感谢洛阳地方史志办公室提供史料)
本报记者 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