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文 体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蛇年小品流行2
全国少年足球赛在洛开幕
麦迪第五周蝉联票王
读 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3 年 1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读 家
    21

    《三国演义》气势恢宏,故事密集。但是,按照陈旧的正统观念来划分人物正邪,有脸谱化倾向。《水浒传》好得多,有正义,有性格,白话文生动漂亮,叙事能力强,可惜众好汉上得梁山后便无法推进,成了一部无论在文学上还是精神上都有头无尾的作品,甚为可惜。《西游记》是一部具有精神格局的寓言小说,整体文学品质高于上两部,可惜重复过多、套路过多,影响了精神力度。如果要把这三部小说排序,那么第一当是《西游记》,第二当是《水浒传》,第三当是《三国演义》。

    这些小说,因为有民间传闻垫底,又有说书人的描述辅佐,流传极广。在流传过程中,《三国演义》的权谋哲学和《水浒传》的暴力哲学对民间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于今犹烈。

    《红楼梦》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天域的存在了。这部小说的高度也是世界性的,那就是:全方位地探寻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

    它为天地人生设置了一系列宏大而又残酷的悖论,最后都归之于具有哲思的巨大诗情。虽然达到了如此高度,但它的极具质感的白话叙事,竟能把一切不同水准、不同感悟的读者深深吸引。这又是世界上寥寥几部千古杰作的共同特性,但它又中国得不能再中国。

    于是,一部《红楼梦》,慰抚了五百年的荒凉。

    也许,辽阔的荒凉,正是为它开辟的仰望空间?因此,中国文脉悚然一惊,猛然一抖,然后就在这片辽阔的空地上站住了,不再左顾右盼。

    明清两代,也有人关注千年文脉。关注文脉之人,也就是被周围的荒凉吓坏了的人。

    例如,明代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提出过“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他们还认为“今真诗乃在民间”,例如《西厢记》能与《离骚》相提并论。他们得出结论:各种文学的创建之初虽不精致但精神弥满,可谓“高格”,必须追寻、固守。这种观点,十分可喜。

    清代的金圣叹则睥睨历史,把他喜欢的戏剧、小说,如《西厢记》《水浒传》,与《庄子》《离骚》《史记》和杜甫拉成一条线,构成了强烈的文脉意识。

    明清两代在文脉旁侧稍可一提的,是“晚明小品”。在刻板中追求个性舒展,在道统下寻找性灵自由,虽是小东西,却开发了中国散文的韵致和情趣。这种散文,对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白话美文的建立,起到了正面的滋养作用。新时代的文学改革者们不会喜欢清代桐城派的正统,更不会喜欢乾嘉骈文的回潮,为了展示日常文笔之美,便找到了隔代老师。当然,在精神上并非如此,闲情逸致无法对应大时代的风云。

    与明代相比,清代倒有两位不错的诗人。一是前期的纳兰性德,以真切性灵写出很多佳句,让人想到即使李煜处于胜利时代也还会是一个伤感诗人;二是后期的龚自珍,让人惊讶在一个朝野破败的时代站出来的一位思想家居然还能写出这么多诗歌精品。

    28“中南海”的前世今生(上)

    在皇宫西面,有西苑三海,就是南海、中海、北海,又称“太液池”,今称“中南海”和“北海”。

    南海,从宝月楼(今新华门)以北,到蜈蚣桥以南,因在西苑海子(太液池)的南部,所以称作“南海”。人们从长安街经过,一眼就看到新华门。新华门的门楼,清朝叫宝月楼。

    宝月楼,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建。宝月楼上下两层,面阔7间,朱柱黄瓦,气派壮丽,相传是乾隆帝为香妃而兴建的。香妃就是容妃,出身于新疆维吾尔贵族。香妃人品贤淑,姿色秀美,善于骑射,入宫后很受宠爱。据说她身上溢放香味,因称“香妃”。香妃久居深宫,思念家乡。乾隆帝命在皇城南面,按回部习俗,建筑房屋,迁民居住,并建礼拜寺,对面修宝月楼,以为望乡之阁。

    宝月楼以里,明朝时有一小片平地,地上筑台,在太液池之南,称作“南台”。明代的南台,是永乐年间开挖南海,在南海一隅建立的一个小岛。清顺治、康熙时对南台加以修葺,兴建楼阁,使它成为一座水上宫殿,宛如古代传说中的瀛洲仙境,所以改名为“瀛台”。瀛台在清初为皇帝御政和避暑的胜地。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六月,康熙帝下谕旨说,为了慰赏参加听政的诸大臣,于瀛台桥畔设罾(zēng)网,大臣们奏事完毕后,可在水边钓鱼,携回府邸。所谓钓鱼,并不是真正的垂钓,而是事先由太监张网捕鱼,将捕到的鱼,用细丝线系鱼口,一串串挂在桥畔水中,大臣经过时,提丝得鱼,人必有获。瀛台建筑,错落有致,自北而南,依次为翔鸾阁、涵元殿、迎薰亭,还有流杯亭等。

    翔鸾阁,为康熙年间建,正殿7间,左右延楼各19间。涵元殿是瀛台的主要建筑,原名香扆(yǐ)殿,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改为涵元殿。最南面的为迎薰亭,建于水中,有桥与岸相连。

    明清两代的末世悲剧,都同南海相关。

    第一个是明天启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端午节那天,天启帝到西苑泛舟戏游。魏忠贤和客氏乘一条大船饮酒作乐,天启帝和两个小太监划一条小船戏游。骤然风起,浪涌船翻,天启帝和小太监都落入水中。两个小太监被淹死,天启帝被另一个大太监托出水面。《天启宫词》戏云“须臾一片欢声动,捧出真龙水面来”,说的就是这件事。两年后,天启帝英年早逝,仅23岁。

    第二个是清光绪帝。瀛台涵元殿,南对宝月楼,海上荡漾碧波,四面环境幽美。然而,瀛台涵元殿在清末竟成为一座水上孤岛监狱。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幽禁在瀛台涵元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在瀛台涵元殿,皇帝载湉以相传被毒死的悲剧结束了一生。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