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买到两张回家的车票 |
|
再和家人吃顿饭,熊雪峰和儿子就要踏上返乡之路 | |
核心提示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收入如何,回家过年总是在外漂泊的异乡人深深的渴望。一位在洛打拼的四川人,经过20多年奋斗,在洛阳买房、成家,成为这个城市的“移民”。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听他讲述了过年回家的故事。
1 奔波10多天,买到两张火车票
一张小小的车票,寄托了漂泊在外的异乡人回家过年的梦,但这梦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而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那些整日忙着为生计打拼,对电脑、手机功能并不熟悉的农民工,只能依赖售票点购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
从1月18日起,在西工区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附近的火车票代售点,经常能见到一名男子刚一开门就急匆匆地冲进去。
他叫熊雪峰,今年38岁,家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鲜渡镇玉灵村,17岁就随同乡来洛打工。起初,他是后厨打杂的学徒;如今,他和爱人在老城区西关附近开了一家小餐馆,已10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为买到一家三口回达州市渠县的火车票,10多天里,熊雪峰从饭店到代售点往返奔波数次,最多时候一天会跑四趟。
尽管熊雪峰听说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订票,但由于他平时接触较少,几次尝试均未成功。
“我每天工作的地方就是餐馆后厨,早上6点起来备菜,一直忙到晚上10点左右,根本没有体力和心思再去学咋用网络。”熊雪峰说,使用互联网和电话这种“有技术含量”的订票方式,对于像他这样整日为生计忙碌不停的人来说并非易事,还是通过售票窗口购票比较实际。
“妈,我终于买到车票了,可是只有两张,我和孩子回去,媳妇回不去喽!”2月3日8时,熊雪峰终于买到两张硬座火车票,尽管要和妻子分开过年,但他依然欣喜,因为10多年后,他和10多岁的儿子终于能回乡跟老家人团圆了。
2 打拼20多年,在洛阳成家立业
“在离开家的20多年中,我回家的次数用一只手的手指就能数出来。”熊雪峰笑得有些无奈。他说,作为异乡人,想要在这个城市扎根,必须付出很多心血,有时候有家回不了是一种无奈。
熊雪峰的家位于达州市最偏远的鲜渡镇。他父母已70多岁了,俩人本来身体就不好,前年父亲因伤致残而无法行走。他还有3个哥哥,除了二哥在家照顾父母外,其他都在外打工,每月寄回生活费。
“我们那里,外出打工是改善生活最好的途径,穷地方走出的人很能吃苦。”熊雪峰在洛阳打拼的轨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他2000年结婚,此前一直打工,积攒在城市立足的资本;2002年儿子出生后,一家三口挤在十五六平方米的出租房里;2006年,他和妻子用攒下的9万元钱买了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二手房;2012年年初,他又筹钱开了一家小餐馆……20多年过去了,他从打工者变成了小老板,还有了自己的家庭、房子。
3 回家过年,是异乡人不变的情结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熊雪峰在这个城市的生活有了改变,但他始终深深想念着故乡。
熊雪峰说,为了能在城市有一席之地,再苦再累都无所谓。有时候父母打电话问道:“今年春节,能回家吗?”当得到否定答案时父母又会说:“没关系,只要你在外一切都好就行。春节人挤,不回少受罪。”挂断电话后,他总会泪流满面。
“我年轻的时候都在为‘移民’这座城市而努力。现在,父母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虽然我在洛阳有家,但父母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家。所以,去年年初我就答应母亲,今年我们兄弟都回家过年!”熊雪峰说,今年春节,也将是他们兄弟四人20多年来第一次在家团圆过春节。
熊雪峰作为从外地“移民”洛阳的第一代农民工,其实,也是当下不少城市人的缩影。他们在异乡打拼的背后,除了艰辛和汗水之外,对家乡的爱一直难以割舍,这也是为什么“回家过年”对他们来说如此重要的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熊雪峰在外打工的三哥已经到家,但他当时只买到了一张火车票,妻儿无法跟他回家。
一张车票承载着太多人的回家梦。熊雪峰说:“为了今后春节能顺利回家,我一定要学会通过网络或电话订票,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提供更广泛的宣传,为我们这些人提供更细致的帮助。”
相关链接
电话、网络订票小贴士
近日,洛阳火车站日退票量为800余张,较春运前小幅增长。旅客多因行程调整或重复购票而退票,由于互联网购票可网上退票,因此网购票退票所占比例并不大。
目前电话、网络订票的服务时间都是7点到23点,如果14点查询到有余票,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购票,但是,如果在零点查询到还有余票,电话和网络订票就行不通了。
12306客服人员建议,如果在零点查询到还有余票且车票在窗口预售期内,旅客可以到车站24小时售票窗口购买。如果车票在窗口预售期外,零点到7点前所有旅客肯定都是买不到的,这也是公平的。旅客可以等到7点,通过电话或网络的方式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