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89年农历蛇年,人们在吃、行、通信上都有了新变化,开通寻呼机无线受话联络系统,为大街小巷“蛐蛐叫”奠定了基础,“会跳舞的火腿肠”通过央视广告“舞”进百姓家中,我省首个少儿艺术团在我市成立……
开通寻呼机无线受话联络系统
1989年2月15日,市邮电局新增设的寻呼机无线受话联络系统开通,这为寻呼机今后在我市的广泛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988年开始,老城区内就有了无线寻呼用户,当时人们俗称寻呼机为BP机。由于当时该区并没有无线寻呼台,当地用户一般只能入户市科银寻呼台。当时的用户仅有不到100户,大多数市民使用的都是数字机。
1992年以后,寻呼机在我市有了较大发展,这要归功于市邮电局126、127寻呼台的开通,此后,寻呼机的用户量开始成倍增长。1995年6月21日,市邮电局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寻呼机在洛阳的随意寻呼。
无线寻呼发展至高峰期是在1998年,以老城区为例,那时该区拥有寻呼机超过1万部,而且型号越来越多,其中汉字显示机占大多数。当时,大千寻呼台入驻老城大千商场4楼,业务十分红火。
为了进一步推动无线寻呼业务的开展,邮政、电信等部门和一些经营单位,纷纷在赠品活动中设置寻呼机奖品;各寻呼台也竞相压低收费标准,并开展了预存服务费优惠活动,以期拓展业务、扩大影响,
直到1999年年底,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用户开始增多,无线寻呼业开始衰退。到了2000年年底,寻呼机用户减少了一半以上,有些寻呼台随之关闭或与手机、固定电话联网。
“会跳舞的火腿肠”走进万家
根据《洛阳市志》记载,1989年9月23日,洛阳肉联厂引进荷兰比兰姆公司的西式火腿肠生产设备,并安装完毕。随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发了一条“会跳舞的火腿肠”的广告。从此,一根根“会跳舞的火腿肠”通过央视广告走入千家万户。
根据记载,我市的熟肉制品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都是清一色的私人生产、经营,一般都是前店后作坊或在家中做好,然后出摊销售。1956年至1978年,我市的熟肉制品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工商企业经营生产,生产方式主要包括饮食饭店的自产自销、食品公司所属商店开设熟肉加工房生产以及工厂化生产,当时的洛阳肉联厂就属于工厂化生产并建有车间,专门加工生产肉制品罐头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熟肉制品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并存的局面,产品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当时,洛阳肉联厂的拳头产品是春都牌火腿肠。1986年6月,该厂从日本引进了一条火腿肠生产线,开始用瘦猪肉生产火腿肠,当时产品大量上市,广销全国28个省(市、区),还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产品等多项荣誉。
之后,春都牌火腿肠的质量不断提升,产量也有所增加。1989年,洛阳肉联厂火腿肠产量达1387.3万吨;1990年,产量增加到2896.4万吨。此后,该厂又引进了10条火腿肠生产线,生产线总数达23条,火腿肠日产量高达140吨。
科教文卫事业获多项第一
1989年,我市在科技、工业、卫生、文化、宗教等方面获得多项第一。
工业方面,1月19日,省首家年产3万吨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生产线在孟津县试生产成功;3月3日,1400毫米四辊铝带冷轧机在洛铜投产,结束了我省不能生产铝带的历史;5月9日,容积为1万立方米的气柜在洛阳炼油厂建成,这是我省当时最大的升降式气柜;6月11日,我国石化系统第一套加热护中型实施装置在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建成投产;12月14日,我市在全国建成全国首例四位一体的“内地港口”模式,自此我市可直接办理世界各地集装箱的接收和发送业务;12月20日,我国第一套“双引进”的制粉、储粮设备在市第二面粉厂试用,并通过了商业部的验收。
科技方面,2月1日,我市成立全省第一家科技副县长、副区长联席会;8月15日,我省第一个森林防火无线电通讯网络在我市建成。
文化方面,6月1日,我省首家少儿艺术团洛阳市少儿艺术团成立;10月10日,洛阳都城博物馆开始在周公庙筹建。
卫生医疗方面,12月11日,市烧伤外科学会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市级烧伤学会。
(感谢洛阳地方史志办公室提供史料帮助)
本报记者 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