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谁也不把书法当专业,谁也不以书法来谋生。那里出现的,只是一种生命气氛。
自古以来,这种家族性的文化大聚集,很容易被误解成生命遗传。请天下一切姓王的朋友们原谅了,我说的是生命气氛,而不是生命遗传。但同时,又要请现在很多“书法乡”“书法村”的朋友们原谅了,我说的气氛与生命有关,而且是一种极其珍罕的集体生命,并不是容易模拟的集体技艺。
这种集体生命为什么珍罕?因为这是书法艺术在经历了从甲骨文出发的无数次始源性试验后,终于走到了一个经典的创造平台。像是道道山溪终于汇聚成了一个大水潭,立即奔泻成了气势恢弘的大瀑布。大瀑布有根有脉,但它的汇聚和奔泻是“第一原创”,此前不可能出现,此后不可能重复。
人类史上难得出现有数的高尚文化,大多被无知和低俗所吞噬,只有少数几宗有幸进入“原创爆发期”。爆发之后,即成永久典范。中国现代学者受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和社会发展论影响太深,总喜欢把巨峰跟前的丘壑说成是新时代的进步形态,惹得很多不明文化大势的老实人辛劳毕生试图超越。东晋王家证明,后世那种以为高尚文化也会一代代“进化”“发展”的观念是可笑的。
在王羲之去世257年后建立的唐朝是多么意气风发,对王家的书法却一点儿也不敢“再创新”。就连唐太宗,这么一个睥睨百世的伟大君主,也只得用小人的欺骗手段赚得《兰亭序》,最后殉葬昭陵。他知道,万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经典不可再造。
唐代那些大书法家,面对王羲之,一点儿也没有盛世之傲,永远地临摹、临摹、再临摹。他们的临本,让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个王羲之,却又清晰看到了一群崇拜者。唐代懂得崇拜,懂得从盛世反过来崇拜乱世,懂得文化极品不管出于何世都只能是唯一。这,就是唐代之所以是唐代。
公元672年冬天,一篇由唐太宗亲自写序,由唐高宗撰书的《圣教序》刻石。唐太宗自己的书法很好,但刻石用字全由怀仁和尚一个个地从王羲之遗墨中去找、去选、去集。皇权对文化谦逊到这个地步,让人感动,但细细一想,又觉正常。这正像唐代之后的文化智者只敢吟咏唐诗,却不敢大言赶超唐诗。
同样,全世界的文化智者都不会大言赶超古希腊的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莎士比亚的戏剧。
公元四世纪中国的那片流动墨色,也成了终极的文化坐标。
——说了那么多文化哲学,还应回过头来记一下东晋王家留下的名帖。太多了,只能记王氏父子的留世代表作。例如,王羲之除了《兰亭序》之外的《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平安帖》《奉橘帖》《丧乱帖》《频有哀祸帖》《得示帖》《孔侍中帖》《二谢帖》等,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廿九日帖》以及草书《中秋帖》《十二月帖》等。
37
木兰围场兴衰记
木兰围场位于今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上游地区,今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与内蒙古草原接壤。早在辽代,这里就是辽帝的狩猎之地。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首次北巡塞外,看上了这块“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形胜抱神京”的地方。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四月,康熙帝第二次来到这里,划定南北200余里、东西300余里、周围1300余里,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的围猎场。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清中前期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官兵到木兰围场习武射猎,称为“木兰秋狝(xǐan,猎)”。
为什么选在这里呢?因为:
其区位:木兰围场南近京师,北接蒙古,左连喀喇沁,右邻察哈尔,地处漠南蒙古诸部之中。在这里设置围场,皇帝可以就近接见、宴请、封爵、赏赉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并编班行围。王公大臣也随驾赴围场处理政务,皇帝“驻营莅政,接见臣下,一如宫中”。
其地理:有高山、高原、丘陵、森林、草原、峡谷、河流,林木葱郁,水草丰沛,动物繁多,野鹿成群,其他野兽,不计其数。至今还有兽禽100多种,包括黑琴鸡、天鹅等珍稀动物,被誉为“万灵萃集,高接上穹,群山分干,众壑朝宗”的灵囿胜地。
其文化:这里为八旗将士和皇子皇孙行围习武提供了合适的场所。当时行围打猎,对于八旗官兵来说,相当于现在的“野营拉练”。
其气候:比东北温暖,比京师凉爽,适宜避暑。
“木兰围场”是什么意思呢?“木兰”是满语Muran的音译,是“哨鹿”的意思。“哨鹿”是打猎时扮鹿人头顶鹿角,身披鹿皮,隐藏在树林里,扛着木制长哨,模仿雄鹿鸣叫,引诱求偶雌鹿出动,以便围猎。“围场”就是合围打猎的场所。
围猎怎样进行?大致分为六步:
一是布围。黎明前,先以数百人,分猎围场山林,选定方圆数十里大圈,布下点。
二是撒围。用蒙古1250人为猎卒,由王公大臣统领,以黄纛(dào,大旗)为中军,分左右两翼,撒成对动物的包围圈。哨鹿手隐藏在围内密林深处,吹响木制长哨,雌鹿闻声寻偶而来,其他野兽则为食鹿而聚拢。
三是合围。围猎之人渐促渐近,逐渐紧缩,适度范围形成合围。
四是莅围。御幄为黄幔城,外加黄色网城,结黄绳,高六尺。皇帝入围,佩戴弓矢,策马齐驱,亲莅围所。
五是射猎。皇帝策骑首猎,皇子、皇孙随从,王公大臣、侍卫官兵等随驾;围圈缩到最小,皇帝首射,其他随射,最后是大规模的围射。
六是罢围。猎毕,收场,回营,欢宴。
道光帝继位后,秋狝之制废止。3年后,木兰围场开围,允许百姓入围垦荒。到了晚清,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