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洛文化庙会上人流如织 |
| 民间面塑艺人献艺 |
| 骑毛驴、抬花轿民间艺术表演 |
|
核心提示
正月初一到十六的春节河洛文化庙会,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内5万只大红灯笼高悬,游人摩肩接踵。各类精彩的文化艺术表演以及各地特色风味小吃,给人们留下无限美好的回忆。
16天迎客逾90万人次
正月初一至初六,是本届河洛文化庙会的游园高峰期,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外,逛庙会的私家车排起长龙。
据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长假期间,交警部门每天安排80名至90名执勤人员在公园附近各个交通要道疏导交通。在客流高峰时段,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西门前临时停靠游客车辆从牡丹桥南侧一直排到古城路上,有时开元大道两侧辅道也被用来临时停放游客车辆。
尽管庙会举办方在4个大门处共设置32个售票点,仍不时出现大量游客排队购票现象。
据举办方负责人程宇飞介绍,为活跃节日气氛,挖掘和展示河洛民俗文化精粹,今年的庙会共持续16天,比往年延长10天。2月10日至25日(正月初一至十六),庙会共接待游客超过90万人次。其中正月初一至初六游客最多,仅正月初二一天就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元宵节前后,庙会再度迎来游客高峰,元宵节当天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
“庙会期间赚得盆满钵满,虽然辛苦但心里高兴啊。”在庙会小吃区摆摊卖小吃的张茂说,他16天内卖米皮、凉皮等小吃的销售额达7万余元,比平时1个月的销售额还多。在工艺品销售区内,经营拼图玩具的张挽群笑着说,庙会举办的这几天,店内营业额在2万元以上。经营开封特色小吃的常师傅说,16天,营业额突破6万元,每天都是从早晨公园开园一直忙到晚上闭园。
精彩之余仍有些许缺憾
持续16天的庙会已经落幕,在留给人们许多美好回忆的同时,也有一些市民认为,庙会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春节长假期间庙会人流量大是让不少游客头疼的问题。
“正月初四,我带着孩子去逛庙会,进入公园后,拥挤的人群使孩子一下子失去了游玩的兴趣。”市民周丽萍说,从进入公园大门开始,自己和孩子几乎被人流推着向前走。好不容易看到一处旋转木马游乐设施,却发现那里已经站满了排队等候的家长和孩子。无奈之下他们继续随着人群向前走,到了公园内的小吃区,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想吃一碗米皮都要等近10分钟。
市民陈辉说,初一到初六大家都放假,两次乘车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西门时,看到园内黑压压的人群,便打消了逛庙会的念头。春节长假结束后,庙会客流量虽然有所减小,但庙会每天结束时间仍为18时,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不少上班族来说非常不方便。
本届庙会的演出活动很多,但有部分游客认为,体现文化品位的高档次节目太少,没有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现代庙会特色。市民赵世瑜说,以庙会中的“百艺大舞台”为例,其中不少节目是民间演艺团体自发前来演出,个别节目在内容上格调不高,与城市庙会定位不太相符。一些90后的年轻游客认为,庙会所安排的文化娱乐节目中仅有少数展示现代文化娱乐的内容,例如卡通动漫秀等,形式过于简单。
特色小吃是每届河洛文化庙会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今年庙会上的各色小吃让许多游客一饱口福,但也有一些游客认为,庙会小吃仍停留在“传统”的层面,无法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饮食需求。
“去年在广州过春节,当地的庙会上不仅有国内传统的叫化鸡、叉烧包、粟米饺等美食,还有德国烤全猪、意大利烤牛、墨西哥鸡肉卷等洋小吃。”市民杨然说,中西结合,是春节河洛文化庙会需要借鉴的地方。
还有市民认为,洛阳本土特色小吃不少,本以为能在庙会上品尝到,但结果让人失望。
来年庙会这样办可能更精彩
对于高峰时段逛庙会人流拥挤的问题,河南科技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说,庙会举办方可以在购票处、公园入口处设置蛇形通道来控制人流。同时,各个售票点实时报告售票情况,一旦游客数量达到预定标准,即暂停售票。举办方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城市区游客甚至外地来洛游客,可以通过订票网站提前购票。
有业内人士认为,春节长假过后,大多数人都已恢复正常工作,庙会应将开放时间作相应调整,增加一些有特色的夜间庙会活动。
“如今大家对吃都很挑剔,如何解决庙会中游客众口难调的问题值得举办方关注。”高延军认为,对于该引进哪些特色小吃,庙会举办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网上投票等方式,提前征集群众意见。这样能使举办方更容易找到招商方向,也能使庙会筹备项目更贴近群众需求。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溢海说,逛庙会的游客知识层次不同,文化艺术欣赏水平和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举办方在安排演出节目时,尽量做到雅俗共赏。以北京为例,近年来一些庙会上不仅安排有民俗特色表演区,还有以台湾巡演、创意生活产品、生活情调小物件为组合的台湾风情区,非常受群众欢迎。
本报记者 王蕾 实习生 李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