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新安县城 (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城北新区蓝图绘就,东西两区“比翼齐飞”,百幢高楼增姿添彩……新安县着力破除城镇化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以统筹城乡、产城融合为发展方向,积极构建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城镇发展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3年来,该县县城规划区面积拓展到4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2万,城镇化率由31%上升到40%。
三级联动
城镇建设硕果累累
垃圾箱摆放错落有致,草坪间的太阳能灯整齐划一……初春行走在新安县正村镇的街道上,放眼望去,绿得清新、净得舒心。这是该镇实施“11500”工程后发生的新变化。“11500”工程即各乡镇建设1个垃圾处理厂、1个污水处理厂、利用3年时间建成500幢多层住宅楼。
为推动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级县域城镇化建设平台联动发展,新安县划定并明确了县、乡镇、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目标任务,提出县城重点发展新城东区、西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发展新城北区;乡镇在“一刻钟经济圈”内的磁涧、铁门、正村、南李村4镇及新安、洛新两个产业集聚区,3年内各增加城镇人口1万以上,其他乡镇各增加城镇人口5000以上;新型农村社区在正村、磁涧等镇按1万人口规模先行先试。
3年来,该县城市建设共完成投资30亿元,实施东西区“百幢高楼”建设计划,建设高层76幢;大力实施“11500”工程,2012年商住区建设竣工面积达83.76万平方米;完成了37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布点规划,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7个,建设住宅楼66幢。
产业引领
城镇发展后劲十足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没有项目支撑、产业引导,城镇就无法真正建成,更难以发展壮大。
新安县通过大力招商,在县城东建设了洛新产业集聚区,在县城西建设了新安产业集聚区,在县城北建设了万山湖工业园区,这些园区都有许多项目和优势产业,可以有效推动产城一体化进程。目前,随着县城框架的拉大,产业集聚区和县城的界线已经模糊,逐渐连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各乡镇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乡镇中心区周围集合产业项目,支撑乡镇中心区发展。2012年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时,该县明确把产业支撑作为重要定址原则,要求新型农村社区附近必须有大型项目和重点产业,以解决社区建成后的长远发展问题。
3年来,新安县通过招商引资新上的产城一体化建设项目,规划占地2.07平方公里,聚集了商业、办公、研发、居住、休闲等多种业态,规划区内医院、学校、超市、金融机构、文化中心、科研机构、公交站等社会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建成后可解决3.6万产业工人和近3万群众的安置问题。
基础设施
支撑公共服务提升
去年冬天,新安县南李村镇敬老院里多了一个新锅炉,这个新设备让敬老院的老人过了一个温暖如春的冬天。为改善全县农村敬老院的居住条件,该县去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全县农村敬老院采暖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实施“温暖工程”,全县11家敬老院都实现了供暖。
供暖、供气、供水,这些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也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服务能力和城市品位。
近年来,新安县在完善城镇化基础设施上下足功夫:县城以提升为主,重视绿地、游园等生态建设,改变城市面貌;重视文化、教育等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生活质量;重视扩大基础设施的受益面,让城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乡镇以配套为主,配套建设了幼儿园、敬老院、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为少走弯路,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功能配置的原则,按照“一代人建房、几代人居住”的标准建房,做到基础设施和住房“一体规划、统一建设、同步使用”,使新型农村社区真正成为吸引群众的“宜居之所”。
目前,该县城区道路总面积140.3万平方米,其中有6条省级绿化达标道路;城区各类公厕46座、垃圾中转站16个、垃圾场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自来水普及率100%;污水处理厂1个,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供热主管网达28公里,供热能力达280万平方米;燃气管网15公里,燃气用户超过1万户。2012年,全县各乡镇、产业区新铺设道路70.5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150.6公里,建设垃圾处理厂11个、垃圾中转站7个、污水处理厂12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能够满足小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
3年来,新安县教育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76亿元,建设面积20.05万平方米。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