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一)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价值认识不够,危机感不强。尽管近几年我们在发展文化旅游业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此次考察的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放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在外地特别是周边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增强危机感,居危思危,尽快占领旅游业发展高地。
(二)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不够、意识不浓、措施不多。这次我们所考察的景区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名在资源、胜在开发、赢在服务,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处处体现人性化。考察中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找到了当“上帝”的感觉。反观我市,从抽样调查情况看,游客对我市旅游的“吃、住”认可度尚可,但对“游、购、行、娱”的认可度较低,特别是散客对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三)对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够。观光游一度成就了我市旅游业的辉煌,但现在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休闲度假、养生保健时代,我们长期以来对观光旅游产品的路径依赖,很大程度限制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旅游综合吸引力的提升,造成旅游产品和项目结构单一,对旅游品牌支撑不够,市场最终表现为留不住客人,游客的人均旅游消费较低。
(四)旅游资源整合不够,运营机制僵化。一是政府主导与市场管理脱节,没有把各景区景点、旅游服务体系有机统一起来,走集团化发展路子。二是各景区、景点多头管理,导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旅游资源的统筹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管理没有活力,运营缺乏生机,仍然在走仅靠政府投资的低水平建设、传统式管理、老套路运营的路子。
(五)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完善。云南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旅游结算网络一卡通。昆明可以每天从公安部门提供的入住酒店游客数据准确统计游客数量,而我们的游客数量统计至今仍停留在原始阶段。腾冲作为一个县城,触摸屏在县城和主要景区实现全覆盖;到大理、丽江的游客,仅靠一张图、一张卡就可以畅游无阻,丽江古城的旅游信息亭500米就有一个,而我市在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方面才刚刚起步。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旅游兴市。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带动地方经济的加速器,不仅是支柱产业,还是动力产业。我省2009年提出了旅游立省战略,国家今年2月又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我市确立旅游兴市战略正逢其时。旅游兴市不仅有利于城市美誉度的提高,更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并重原则,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注重市场化运作,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旅游产业,破解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三)综合施治,提升品位。一是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加强旅游景区整体包装、对外宣传和市场营销,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城市定位之外加上“山水城市”这一提法,这样更符合洛阳城市形象。二是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和完善面向散客市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咨询服务、安全保障服务、交通便捷服务、便民惠民服务等,增强旅游景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三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依托我市各大高校和职业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人才,改变我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四)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21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按照旅游理念和旅游规律推进项目,重点围绕龙门、关林、白马寺等具备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源和禀赋的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开发企业合作开发,做大做强,做成精品。
(五)注重运作,多方投入。一是用足用好政府投入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二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投入旅游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学习彝人古镇的开发经验,注重长期与短期结合,项目规划与招商引资同步进行。
(六)优化体制,创新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成立负责旅游管理服务的综合协调机构,调动市直相关部门为旅游提供服务。同时,加快旅游系统改革改制步伐,将旅游主体推向市场,增强旅游企业的内在活力,使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