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们看电影都是在露天野地里。找两根木头(或竹竿)埋在地上,放映员把银幕的四角用绳子在木头上系牢固定好,再把放映机摆在桌子上,就可以放电影了。
当时一个公社(现在叫乡镇)也就一部放映机,每个村轮流放,看一次电影要个把月。小一点的自然村电影队就不再去了,那里的人们看电影只能到大一点的村子看。因为看电影,一晚上走十里路很正常。
吃过晚饭,男女老少带着凳子往放电影的地方去。带凳子的人依次坐下,最后边没带凳子的人就站着看一晚上。人们拉着家常,说着闲话,小孩们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嬉戏打闹,一派热闹景象。待天色暗下来之后,人到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放电影。无论是闷热的夏夜,还是寒冷的冬夜,电影不演完没人离开。有时放着放着电影,天会突然下起蒙蒙细雨,放映员就撑起雨伞保护放映机,人们也往往坚持到电影散场。
幼年的我时常被大人带着看电影,因为看不懂,就不停地问大人“谁是坏蛋”“谁是好人”。年龄大一点就同小伙伴一起,有时晚饭也顾不上吃,早早地到放映现场,用石块围成一个大圆圈,帮家人占位置。每当看到银幕上八一电影制片厂“八一”五角星光芒四射时,小伙伴们就兴奋地拍手欢呼。后来只在本村看电影已不满足,每当我听说邻近的村庄放电影就和伙伴结伴而去。
我喜欢看电影,可以说是着迷成癖。直到后来离家念高中,学校晚自习不让出去,我实在难抵电影诱惑,就在寒冷的冬夜,悄悄从学校后院的墙上翻出去,过一把电影瘾。再后来,我上了大学,每到周末,学校就在大礼堂里放电影,我几乎每场必看。参加工作后,由于紧张忙碌,不知从何时起,我慢慢地很少看电影了,但当年看电影的情景,会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