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麦闹老人和儿子裴献周在烈士纪念碑前整理鲜花 |
|
45年前的一天,他朝着13座烈士墓深深鞠躬说:“打今儿个起,我为你们守墓,你们安息吧!”
45年后的今天,他又一次向烈士墓鞠躬说:“如果有一天俺走了,俺儿子、孙子为你们守墓。”
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村民裴麦闹,45年如一日,为13位无名烈士守墓,如今89岁的他,把守墓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后代。
“看到13名战士牺牲,全村百姓都哭了”
近日,记者随裴麦闹来到佛光村东北角的半山坡上。一片柏树郁郁苍苍,柏树林下,静静坐落着13座烈士墓。
在巍然高耸的烈士墓碑前,裴麦闹缓缓仰起头,望着迎风飘扬的国旗,思绪回到1945年1月的那一天。
裴麦闹说,那是一场激战,至今,他仍历历在目。
1944年12月7日,侵华日军侵占偃师佛光峪,将据点扎在佛光寺。次年1月2日,由皮定均、徐子荣领导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向佛光峪进军,决定拔掉日军据点。
当晚,战斗打响。驻偃师缑氏日军得知佛光寺据点被八路军袭击,便出动日伪军增援。在佛光村北的九龙角,日伪军遭到八路军的伏击。
13名八路军战士在掩护部队撤离时,与日军刀对刀、枪对枪,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经过一天的战斗,我军歼敌200余人,日军被迫撤掉佛光寺据点。
现在说起那场战斗,裴麦闹眼里仍含着泪水。他说,看到13名战士全部牺牲,全村百姓都哭了。
“我们想找到能证明他们身份的物品,可惜没有。”裴麦闹说,13名抗日勇士就这样成了无名烈士。
裴麦闹连连叹气说,乡亲们不知道烈士叫啥名字、家在哪里、还有哪些亲人,大家找了一个向阳的山坡,边哭边挖坟坑,掩埋了烈士。
“八路军是为咱老百姓死的,我要像看护祖坟那样看护烈士墓”
“这烈士墓地得有人看啊!”
“你看谁合适?”
“你当年埋过他们,又是民兵营长,我看你就合适。”
“中,我正有这个心思,我看!”
裴麦闹回忆说,1968年7月的一天,他与当时的县老农会主席王丰社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接过任务后,裴麦闹用茅草、枯枝在烈士墓地旁搭了个棚子,从此开始长年守墓。
裴麦闹首先想到的是给烈士建个家园。叩石垦壤,移花栽木,修建墓园。
建园得用石头,裴麦闹就去河滩里一块块背。砌筑需要水泥,他光着膀子,用架子车到几十里外的水泥厂拉。
裴麦闹指着墓园里粗细不一的柏树说,最难的是种这些树。
早些年,旁边的安乐村有一个苗圃,裴麦闹不止一次去那里背树苗。
山上缺水,树不容易活,裴麦闹就挑水浇树。一次,他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到半坡,一脚踩空,连人带桶滚下了山坡,脸上、腿上都磕出了血。
一年又一年,至今已经45年。烈士墓园86棵柏树郁郁苍苍,13座坟茔整齐排列,一块烈士墓碑巍然高耸,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八路军是为咱老百姓死的,我要像看护祖坟那样看护烈士墓!”裴麦闹说。
“我老了,还有儿子、孙子为你们守墓”
日前,裴麦闹的儿子裴献周、孙子裴伟超、女婿段二宏来到烈士墓前,与裴麦闹一起打扫墓园,准备迎接清明节的到来。
段二宏家住府店镇西口孜村,离佛光村有8里路。他说,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来到这里,与岳父一起打扫墓园。
“清明节前后,他哪儿也不去,就在这里当讲解员。”段二宏说,有几次,他想把岳父接到自己家里住上一阵子,但都遭到拒绝。
裴献周说,父亲如今已经89岁,虽说身体还好,但听力有了障碍,步履也日渐蹒跚。看着父亲如此执着地为烈士守墓,他觉得心疼,觉得自己应该为父亲减轻点负担。
“俺爹告诉我,这烈士墓,我应该接着守下去,其实,不用他说,我也会守。”裴献周说,父亲的话坚定有力,他不会让父亲失望。
“我老了,还有儿子、孙子为你们守墓,放心。”裴麦闹向烈士墓碑鞠躬说。
裴麦闹的事迹感动着乡邻。村民贺武臣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裴麦闹为烈士守墓的事,三里五村,老少皆知。有时,村民也会前来帮忙,你添把土,我挑担水,他锄锄草。有人来悼念烈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成了讲解员。
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教师李厚普说,他自1985年到学校任教以来,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不变的是,裴麦闹一直在讲述着那个战斗故事,改变了的是,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李现森 实习生 何奕儒/文 首席记者 曾宪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