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祖宗问题
话说当时刘胜的儿子刘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此也就有了涿县刘氏这一支,然而这位陆城亭侯大人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样。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成色不足”为借口,废除了大批同姓诸侯,史称“酎金失侯”事件。很不幸,刘贞也在下岗名单中。
所谓“酎金事件”,完全是一场政治阴谋。
当年汉武帝颁布了“酎金律”,要求分封的王侯在祭祀宗庙时必须上缴十足真金,成色差一点,就削你的爵位。结果上百王侯的爵位因此被剥夺,成了平民。
汉武帝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巩固江山。要弄明白这件事,时间得往前推。
武帝的曾祖父高祖刘邦当年封了好多王(刘姓王),结果到了汉景帝这会儿出事了。吴王刘濞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七国之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那么多王在周围虎视眈眈,这不等于在皇帝身边埋了好些颗定时炸弹吗?搁谁谁都受不了。
于是到了汉武帝这会儿,他颁布“推恩令”,规定王的嫡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而庶出的弟弟们则一律封侯。这样一来王的土地便被分散,权力被平均,也就没办法对抗中央了。
话说刘贞被夺去了爵位,降为平民,也就是说,早在刘备出生前约280年,他的祖先就已被踢出了皇室阶层。中山刘氏固然至东汉已非宗室,但总算还是当地大姓,这都要拜那位中山靖王所赐。
中山靖王刘胜是个标准的模范贵族,没有野心,不问政事,不理民生。按《史记·五宗世家》的说法:他只知沉溺酒色、骄奢淫逸,不知安抚地方、抚恤百姓。
笔者有幸到过河北满城汉墓,该墓为刘胜和妻子的墓地。靖王墓建在山上,整个墓室是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规模之宏大,举世罕见。当时西汉还没有发明炸药,能在坚硬的山体内凿出这么大空间来,确实很不容易。据说该墓出土文物1万多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金缕玉衣。这件宝贝据说是用1000多克金丝连缀起2000多枚大小不等的优质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的,一经出土立刻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巨大轰动。
据说刘胜一共有120多个儿子。正是因为这些子嗣,中山国内刘氏人丁兴旺、枝叶繁茂。身为分支的涿县刘氏,势力自然也小不到哪里去,虽非贵族,但还是有能力将族中子弟送入中上阶层的。
刘备的祖父刘雄便举过孝廉,当过东郡范县县令;他爹刘弘也担任过州郡官职。刘备应该还有个叔叔叫刘敬,是否也当过官就不太清楚了,不过后来他资助刘备上学。
因此,刘备虽然出身赤贫,但也还是有一定的家族背景,这才有资格去当时大儒卢植的门下当学生,并因此认识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贵人——公孙瓒。
5 井
汉字身世小档案
■ “井”字几千年来都没有任何变化,活脱脱一口水井的样子。
■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制度,以九百亩为一个单位,划为九区,形状就如同一个“井”字,八家共一“井”。
■ 关于“市井”来历的说法有很多。无论哪种说法,“市井”这个词也仅限于城市内部的称谓。
■ 井田制的“井”划分得非常规整,因此还被引申为“条理”“法度”的意思。
|
甲骨文 |
|
金文 |
|
小篆 |
“井”字几千年来都没有任何变化,甲骨文字形是一个象形字,活脱脱一口水井的样子;金文字形,井里面添加了一点,表示井里有水;小篆字形,一脉相承。楷体字形返回到了最初的甲骨文字形。
《说文解字》:“井,八家一井,象构韩形。罋(wèng)之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韩”是井上的木栏,“罋”是汲水之器。孔颖达解释道:“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
许慎所说的“八家一井”,来源于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制度,以九百亩为一个单位,划为九区,形状就如同一个“井”字,八家共一“井”,最中间是八十亩公田,八家各一百亩私田,剩下的二十亩,各家占二亩半用来盖房子居住。按照规定,八家要共同供养公田,只有把公田里的活儿先干完了才能干私田里的活儿。有很多带“井”字的成语都跟井田制有关,
比如“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背井离乡”等,其中的“井”都是指井田制的“井”,而不是水井。王维有诗:“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 其中“ 市井”
一词,是指人们的交换发生在井田的范畴之内。
这是“市井”称谓的第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井是帝舜时期的大臣伯益发明的,“市”是市场。根据各种古籍记载,上古神农氏发明了市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在远古时期,“井”和“市”都是非常重要的发明,有了“井”吃水才会方便,有了“市”才可以交换货物,因此很快地“市”和“井”就成了城市里最重要的标记物。这就产生了“市井”词源的另一种说法:“因井为市。”井是人们打水时候的相聚之处,人们利用相聚的机会进行交换,发展为“市”,故称“市井”。
这几种说法历代都有许多争论,尤其是第二种说法,反对的声音更大。
《仪礼·士相见礼》规定:凡是对国君说话,在城市里有住房的人要自称“市井之臣”,住在城市以外的人要自称“草茅之臣”。可见,“市井”仅限于城市内部的称谓。
井田制的“井”划分得非常规整,因此“井”引申为“条理”“法度”,荀子说“井井兮其有理也”,就是这个意思。有趣的是,井上的栏杆也叫作“牀”(“床”是“牀”的俗字),《乐府诗集·淮南王》:“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绠汲寒浆。”“素绠(gěng)”是汲水桶上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