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绘三人倒立杂技俑陶樽 | |
文物名称:彩绘三人倒立
杂技俑陶樽
文物年代:汉代
出土时间:1972年
出土地点:洛阳市涧西区汉墓
核心提示
两人手按樽沿倒立,一腿弯曲上伸,一腿拱形相交,另一人在其上按腿倒立(左图)……这是1972年出土于涧西区汉墓的彩绘三人倒立杂技俑陶樽塑造的生动形象。该樽生动地表现了当时杂技表演的高超水平,是研究汉代杂技的重要实物资料。
杂技来源于劳动和生活
古代的杂技并非专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惊险刺激的表演,它涵盖门类更多、范围更广。所谓“杂”,指多样;“技”,指技艺。顾名思义,古代杂技为“各种技艺”的意思。杂技艺术由劳动人民以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衍变而来,与劳动和生活紧密相关。
“汉代,百戏杂耍盛行,倒立就是流行的表演项目之一。”洛阳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1972年,我市涧西区汉墓出土的彩绘三人倒立杂技俑陶樽,杂技表演动作娴熟灵巧,生动地表现了当时民间杂技表演的高超技巧。
酒文化融入杂技艺术
樽,是古代的盛酒器。专家推测,该彩绘三人倒立杂技俑陶樽有可能就是墓主人的饮酒器。
我国古代有用陶制瓦罐酿酒和保存谷物的传统。在民间,不同形状的酒器、酒具,被历代杂技艺人以其高超的技艺成功地运用到表演节目当中。尤其是在美酒酿成或谷物丰收之后,先民们情不自禁地将这些陶制的坛子、盆等抛在空中,再以手承接,进而头顶肩传,形成一种高超技艺,这也被我们形象地称为“耍坛子”,说明酒文化与杂技艺术的关系甚为密切。
(白云飞 孙海岩)
相关链接
中国杂技的传承
中国杂技有良好的师承传统,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地传递下去。古时候,艺人生活极为艰苦,他们也坚持传承技艺并发扬光大,即所谓“饿死不卖门子”。
杂技表演中的许多形体技巧被舞蹈、戏曲、武术所借鉴,优势互补,而杂技也从戏曲、舞蹈、武术中吸取了大量营养。
(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