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关 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河洛欢歌”是这样炼成的
读 家
新书快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5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欢歌”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栾海宁 文/图
载歌载舞的活动现场
    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标志性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之一,“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以下简称“河洛欢歌”)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共举办各类演出60场,深受群众喜爱。

    “河洛欢歌”是怎样炼成的?在其成长过程中遭遇过哪些“烦恼”?又是如何化解的?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采访。

    1    受欢迎 内容丰富,洛阳人的“狂欢节”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作为主体活动之一的“河洛欢歌”在周王城广场举办,活动内容除传统的专场演出、百姓大舞台外,还包括首届戏曲票友大赛、牡丹服饰创意模特大赛、千名少年儿童绘画牡丹长卷等活动。

    据相关部门统计,该活动自4月2日开幕以来,先后举办了各类演出60场,参演单位62个,参演人员5200多人次,表演各类文艺节目665个,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95%以上参演人员都是普通群众,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市文广新局局长马奎元表示,作为我市优秀基层文化活动的一次集中展示,“河洛欢歌”已成为洛阳人名副其实的“狂欢节”。

    作为全国标志性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之一,“河洛欢歌”自2007年始办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先后被文化部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它已然成为牡丹文化节的一大亮点、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张名片。

    2    回头看 7年磨炼,“河洛欢歌”走向成熟

    “河洛欢歌”是怎样炼成的?

    “河洛欢歌”始于2007年,当初的名字叫“广场文化狂欢月”。经过7年的连续探索,其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不断创新,逐渐走向成熟。

    ■诞生

    “为了丰富第25届牡丹花会内容,2007年4月,我市首次在周王城广场举办了‘广场文化狂欢月’。”市群艺馆副馆长张雷回忆,首届“广场文化狂欢月”分专场演出、百姓大舞台、电影晚会三个板块。当年,专场演出共27场,参演团体均为我市各专业艺术院团、各艺术院校或民营艺术团体等;百姓大舞台则是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只要身怀一技之长,就可以登台一展绝技。

    “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迅速掀起了一股‘狂欢风’。”张雷说,当年7月15日,他们又在洛阳体育馆东广场和泉舜集团·开元湖音乐喷泉南广场举办了“河洛欢歌”活动,先后演出各类节目50多场,演出内容由各县(市)区、省级文明单位分别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张雷说,为避免活动重复,次年4月,我市决定将“广场文化狂欢月”和“河洛欢歌”两个活动合并举办,“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正式定名。

    ■提升

    2009年4月,世界邮展继1999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之后,再次来到中国,在我市举办。为了让国内外游客一睹洛阳牡丹文化的魅力,我市决定对“河洛欢歌”进行提升。其中,首次公开亮相的“千人牡丹舞”格外引人注目。

    张雷回忆,为了编创“牡丹舞”,他们从洛阳艺术研究所、洛阳歌舞团抽调专业舞蹈演员和教师,组建了编创小组;群艺馆集中培训各城区舞蹈骨干,由舞蹈骨干组建各城区的“牡丹舞”表演队。

    当年4月4日,“千人牡丹舞”在周王城广场进行首秀,并成为当届牡丹花会的一大亮点。

    此后,“魔术牡丹舞”等以牡丹文化为内容的表演也相继亮相,“河洛欢歌”内容不断丰富。

    ■成熟

    张雷说,经过4年的探索,到2011年,“河洛欢歌”已逐渐走向成熟。

    他总结说,“河洛欢歌”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三:一是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在传统的“专场演出”“百姓舞台”“千人牡丹舞”等基础上,近年来又新增了牡丹服饰创意模特大赛、千名少年儿童绘画牡丹长卷、戏曲票友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群众参与度;二是演出时间固定下来,每年的4月2日至30日,每天9时30分至11时为专场演出、11时至11时30分为百姓舞台;三是更加注重牡丹文化,从演出内容,到舞台设置,均不断突出牡丹文化和河洛文化。

    “如今,‘河洛欢歌’已成为老百姓狂欢的重要平台。”马奎元说。

    3    待突破 资金、人员、节目都面临困难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作为我市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河洛欢歌”虽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深入,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活动规模及节目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但它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一,活动经费短缺始终是“河洛欢歌”无法绕开的一大难题。“由于经费不足,使许多好的创意和想法迟迟未能在活动中得以实施,限制了活动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此,市群艺馆有关负责人曾坦言。

    其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也是影响“河洛欢歌”活动持续深入发展的一大障碍。每年的“河洛欢歌”活动由市群艺馆负责组织实施,但该馆现有的声乐、舞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构成明显偏大,有的甚至即将退休。“如果再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就将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张雷不无担忧地说。

    其三,由于“河洛欢歌”的参演选手大部分为业余文艺爱好者,这虽调动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但节目质量难以保障。比如,自去年起,我市正式将百姓大舞台节目的遴选工作交由6个城市区负责。“从选拔上来的节目质量来看,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张雷表示。

    4    开药方 百姓舞台,让群众真正唱“主角”

    上述种种难题如何破解?在采访中,许多专家和市民纷纷表示:应让群众真正唱“主角”。

    市民李女士是“河洛欢歌”的铁杆粉丝,她已连续两年参加牡丹服饰创意模特大赛。为体现“河洛欢歌”的“亲民性”,她建议“河洛欢歌”在节目设置上,应更加结合本地特色、文艺资源,增设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或比赛,吸引更多市民参与进来。

    “群众文艺节目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张雷建议,应依托全市现有的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培养基层文艺队伍。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政府严格落实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开放政策,并在活动经费上予以保证。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林春芳认为,为活跃基层文化活动,还应结合正在进行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充足的文化活动场所。同时,还应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等措施,进一步壮大基层文艺人才队伍。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