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为追求最佳生活环境而迁徙。如今,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热衷于候鸟式旅游养生法,严冬“南飞”避寒,炎夏“北上”避暑,随着季节变化而变换生活地点。
在咱洛阳,也有一群这样的“候鸟族”。近段时间气温“高烧”不退,他们又开始相约一块去栾川避暑。(见《洛阳晚报》5月13日A15版报道)其中,65岁的徐灵飞堪称“资深候鸟”,曾到三亚、北海等多地“猫冬”。老徐说,洛阳南部山区林木茂盛、溪水潺潺,可谓避暑胜地,“咱们守着聚宝盆,如果开发出适合避暑的‘候鸟游’产品,一定火!”
老徐的话没错。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候鸟游”已成为国内旅游市场上的一种新兴产品,并有望发展成新的消费热点。但笔者从市内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与消费者对“候鸟游”与日俱增的热情相比,大部分旅行社启动“候鸟游”的节拍明显跟不上。没有专门服务“候鸟族”的产品,也就难怪老徐只得自己呼朋引伴,“自助式”走进大山了。
我市南部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展避暑“候鸟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关键是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丰富的资源尽快按照旅游者不同的需求定制成相宜的产品,让夏季“候鸟游”成为洛阳旅游的新品牌。
我们可以借鉴重庆市整合山区资源,将酉阳打造成“养生之地·休闲之都”的做法,将适宜避暑的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连片开发,打造一条“清凉一夏”精品线路,还可以将散布的幽谷和溪流连成珠串,让“溪谷消夏”成为特色产品。
专家说,“候鸟游”重游率高,游客停留时间长,少则半个月,多则两三个月,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不可小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市场。在越来越讲求个性化旅游的今天,我们期盼“候鸟游”在洛阳快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