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宜阳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平安托起福民梦
社区建设亮新招 百姓实现“城市梦”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3 年 5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宜阳县建成10个大型现代化社区、42个小区服务平台,把城区98.8%的人口纳入管理服务范围,让群众真正享受便捷城市生活——
社区建设亮新招 百姓实现“城市梦”
驻区党员到社区服务中心认领岗位
党员志愿者到社区学校开展义务辅导活动
    核心提示

    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宜阳县理清“三变三新”的建设思路,推行“两级平台三级服务”的服务模式,建立“三个依托四个支撑”的保障机制,建设10个大型现代化社区、42个小区服务平台,把城区98.8%的人口纳入管理服务范围,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使群众实现权益最大化。

    去年以来,宜阳县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坚持以民生为本,因地制宜,理清“三变三新”的建设思路,推行“两级平台三级服务”的服务模式,建立“三个依托四个支撑”的保障机制,城中村、街道办事处顺利转化为10个现代化社区,并让基层党员冲在前线。社区建设带来的新便利、新享受正悄悄地改变着宜阳人的日常生活。

    引领社区步入“快车道”

    于振武是宜阳县城关镇东街村村民,社区建成后他成了解放路社区居民;集体资产改制后,领了股权证,他又成了“股民”,每年每股能领分红600余元。

    自2012年10月开展社区建设以来,宜阳县依据城中村多、居住分散、驻宜厂矿多的社区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提出了“财产(集体)变股份,村民(行政村)变股东,对象(服务)变居民;区域重新划分,职能重新划定,机构重新设置”的“三变三新”社区发展思路,改制了集体资产、理顺了管理体制。

    社区建成后,村民的集体资产怎么办?宜阳县在社区建设前,就启动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工作,全县6个城中村共成立6个股份制公司,村民变成了集体股份制公司的股东,享有分红权、收益权。目前,宜阳县登记的股东有21825名,且全部发放了股权证,保证了集体资产不流失、群众利益不受损。

    在“三变”的基础上,“三新”措施有力推行,实现由行政村到社区的根本性转变。本着“尊重传统习惯、尊重居民生活、便于自治管理、便于集中服务”的原则,按照“无交叉、无错漏、全覆盖”的要求,该县重新划分组建了10个社区,实现了县域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的职能也重新定位为服务居民,县级审批事项、村级办理事项整体移交社区,由社区直接向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党组织、群团组织等村级机构在社区组建中重新设置、直接过渡,每个社区都设置党员活动中心,里面有午间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等,还有党员服务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周到细致的日常服务。

    “三变三新”定思路,县城区98.8%的人口都被纳入了社区管理服务范围,各街道、各城中村在最短时间内顺利过渡成为现代化社区,而作为社区建设核心的社区管理人员也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平稳转变。

    助力社区加入“正规军”

    “建成了新社区,俺们老党员有了发挥余热的天地,基层党员冲在前头,不愁社区建不好。”党员闫春梅有32年党龄,她被划入新丰社区后参加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天到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还组织了老年秧歌队,承担了接送3名学生上下学的任务。

    宜阳社区建设的主要范围在县城,最大的特点是“两多两少”:单门独院居民多、单体住宅楼房多,大型小区少、主管楼院少。基于此,“两级平台三级服务”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应运而生。

    宜阳县有针对性地把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等管理性质的服务,全部放在依托居委会建立的便民服务大厅这个平台上,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现在全县每个大社区都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服务平台,目前建成的42个小区服务平台全部设有独立的广场、院落,面积都不低于100平方米,主要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费用征收、举办文体活动、午间休息、日间照料等服务。

    在“两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积极协调县、乡职能部门和单位,延伸服务事项:一方面将由县级职能部门承担的医疗卫生、低保救助等审批事项,通过派人进驻社区、提供联网审批、委托代办等办法直接延伸到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另一方面通过乡镇站所分包小区,乡镇干部联系小区的办法,把由乡级承担的治安巡逻、文化活动、新农保征收等服务事项直接放到小区服务平台上,为居民服务。目前,城关镇综治部门已招聘60名协警,分配到了6个社区,居民报警求助、纠纷调解等原来由乡镇派出所办理的事项,在小区都可以由网格警直接办理。

    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县委组织部依托社区党员、退休教师、医生、学生等,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把群众需求的服务项目直接送到居民家里。通过组建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正规军”,宜阳县城的10个社区均迈入了社区服务的“正规”行列。

    保障社区建设“长线规划”

    宜阳县民政局是香鹿山社区的驻区单位,近日,该局将10台电脑和5套健身器材送到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了全新的儿童电子阅览室和小伙伴快乐驿站。这里成为小区居民娱乐休闲、亲子互动的新“焦点”。

    社区谁来服务、由谁出钱?宜阳县探索建立了“三个依托四个支撑”的保障机制。通过“三个依托”,宜阳解决了社区建设中“谁来服务”的难题。一是依托政府投入购买有偿服务,社区服务平台和物业公司合署办公,保洁、绿化、水电维修等由物业公司负责,治安巡逻、网格警、社会义工、公共服务等事项,由乡镇出资购买服务。二是依托社会团体做好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公益性群团组织的作用,全县已有3859名社区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照顾老人、接送学生、辅导留守儿童等活动。三是依托驻区单位组织义务服务,截至目前,全县89个县直驻区单位已累计投入资金85万元,为社区居民清运垃圾、绿化社区、安装路灯、监控等。2830名驻区单位党员身体力行“打头阵”,主动到社区报到,帮扶困难户、捐资赠物、义务劳动,提供服务1320余次。

    宜阳通过“四个支撑”,解决了社区建设经费“由谁投入”的问题。一是县级财政按政策给予补贴,保证每个社区每户每年不低于10元的补贴标准,社区干部工资由县级财政补贴30%,今年的89.6万元补贴资金全部拨付到了相关单位账户。二是乡级财政按需求足额投入,乡镇是社区建设投入的主体,城关镇设立300万元社区建设资金,专项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等,保障了社区工作正常运转。三是股份公司按比例专项列支,在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中,将股份制公司年收益的8%,作为社区的工作经费,年初已全额转账到位。四是驻区单位按协议帮扶到位,在社区建设规划中,宜阳县要求县直各单位家属楼全部移交所在社区管理,这些单位每年向社区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今年,这些单位总计向社区支付帮扶资金123.5万元,确保了社区工作正常运转。

    张珂 冯信光 段雪/文 田义伟/图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