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乐——人间和谐
我在法国教汉语
山水空蒙
献给一生中深爱的你
可以换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5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乐——人间和谐
    《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这段话,对礼乐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实践原则,做出了精彩的阐析。

    序,人人各安其位,是社会的秩序;乐,万物共同繁荣,是人间的和谐。动摇秩序,将乱象丛生;败坏和谐,将暴力横行。礼乐同体,礼是乐的灵魂,乐是礼的载体。所以,“礼乐相须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美教化,移风俗,乐为礼的教化带来了审美的品格。几千年来,礼乐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社会管理的心理定力。

    对音乐舞蹈的热爱,在我国历史久远。传说中的远古部落葛天氏,就已“操牛尾,投足而歌”。相传黄帝时代,就设有乐官,管理音乐创作和演出。乐官伶伦曾奉命造吕律,制钟磬。他走进深山野谷,伐竹制管,听凤鸣高低,拟声定音,制作十二律管;他铸造钟磬,调和五音,演奏《咸池》之乐,盛况空前。

    在我国古代,乐器众多,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有匏、土、草、木、石、金、丝、竹等八类之多。这些古老的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明亮,且都有实物遗存。音乐考古最辉煌的发现,当数1978年湖北随县(今称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编钟。该套编钟多达六十五件,重五千多斤,以青铜铸造。大钟镗镗,小钟铛铛,单音、双音、和声互动,演奏宏伟,俨然是一支大型的乐队。

    史载周代还特意挑选瞽(gǔ)蒙入乐队受训,技艺高超。春秋时期的师旷,就是晋国的掌乐大师。他是先天盲人,听觉灵敏,具有非凡的辨音能力。他弹奏古琴,艺臻化境。他创作的古琴曲,令人神往,故有“曲高和寡”的成语传世。开封禹王台,原名古吹台,相传系师旷吹律之处。“师旷之聪”已成音乐的神奇智慧。师旷倡导音乐的教化品格,认为乐曲优雅,“风德以广之”,直接影响着后世的音乐理念。孔子“《关雎》乐而不淫”的认知,分明与师旷“好乐无荒”的主张,一脉相承。

    华夏先民钟情礼乐,乐舞迎神,既为了悦神,也为了自娱。同时,乐舞流行,也不止于宫廷上层,民间百姓也与钟鼓之乐结缘。《关雎》描写百姓的迎婚嫁娶,同样“钟鼓乐之”。《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都是各地流行的民歌,里巷吟唱,山野放歌,可见古时音乐的普及。

    《礼记·乐记》是我国早期的乐理著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了音乐的本源和审美的特征,倡导音乐的教化功能与礼仪的关系。《礼记·乐记》云:“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音乐是感情欢乐的表现,是人情人性之所在,不容轻慢,更不能禁绝。《礼记·乐记》进一步阐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人们面对外部事物或情景时的感动。感动的心曲,发于心,抒为情,或弹奏乐曲,或放声歌唱。音乐是心灵意趣的表达。因此,颂善纵恶,取舍当有原则。

    《礼记·乐记》进而提出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所以,“乐者,通伦理者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乐是礼的载体,礼是乐的灵魂,乐,使礼的社会教化伴随美好感情的引导,春风化雨,润人心田。孔子击节赞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就是对诗教的倡导。孔子身体力行,他编选《诗经》,追求“诗无邪”,把道德伦理的教育与审美感情的教育融为一体。

    音乐创造人间和谐,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目的。《尚书·舜典》描绘音乐演出时的场景:“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克者,能也,音律和声,要达到“神人以和”的境界。《史记·五帝本纪》则把“八音克谐”直接写成“八音能谐”,这清楚表明:音律表达的应是和谐的精神。孔子也说:“歌乐者,仁之和也。”把和谐作为音乐审美评价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就是这个标准的实施。《韶》乐,相传为舜时的乐舞,能使凤凰来仪,百兽率舞。《韶》乐歌颂的是和平之德,故尽善尽美。孔子自诉,聆听《韶》乐后,痴迷入神,竟“三月不知肉味”!《武》乐,是赞颂武王伐纣的武功乐舞,有炫耀武力之嫌,故虽尽美而非尽善也。乐曲的演奏,必须为人间和谐境界的造就,为和敬、和顺、和亲感情的培养,送阵阵钟鼓,送声声琴箫。“歌乐者,仁之和也”还表明,歌乐奉献的是一片挚爱真情。孔子曾质问:“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歌乐不是钟鼓齐鸣的热热闹闹的形式,音乐的演奏,是为了实现礼乐的教化使命。

    儒家把礼乐作为调节社会矛盾的手段,他们曾把音乐分为治世之音、乱世之音、亡国之音。治世之音,系指周之礼乐,用圣人之道抑制小人之欲,称为和乐。乱世之音,系指流行在郑、卫等国的通俗乐曲,涉及男女情爱,曾被斥为淫声。当然,这一苛责,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亡国之音,系指殷纣王命师涓作的长夜靡靡之音,腐败缺德,必将灭亡。这些理念,都是为了不乱雅乐,坚守音乐强大的教化功能和审美魅力,发挥音乐对社会稳定的维护功能。

    崇尚音乐,是我国历久不衰的传统,我国古代,曾留下了很多感人的和音乐同体的人生故事。蔡文姬流落匈奴十二年,思故土,怀幼子,一曲《胡笳十八拍》,是她心灵苦难的史诗,千古流传。嵇康临刑前,顾视日影,弹奏一曲悲歌《广陵散》,抒一腔愤懑不平之情,几成千秋绝响。古曲《梅花三弄》,以音乐形象,描绘月夜梅花不畏严寒香飘天地的气度。古曲《阳关三叠》,抒发离愁别恨,牵动了多少远行人的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已成世代咏唱。春秋歌唱家秦青,一曲高歌,山谷和鸣,林木震荡回响,“响遏行云”,佳话长留。卖唱女子韩娥,雍门清唱一曲,人去三日后,袅袅歌声,依然在耳,“余音绕梁”,典故犹存。最难忘,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听琴知心意,知音难逢。

    祈愿华夏子孙景仰先人的智慧创造,成为礼乐文化的知音。洛阳是礼乐文化集大成的圣地,洛阳儿女,更应成为实践礼乐文化的知音。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