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景网供图) |
|
对一个山村孩子来说,乡间集市,差不多是他所能接触到的最外面的世界了。集市上熙攘的人群,飘扬的尘土,花花绿绿的摊铺,散发着香气的牛肉汤馆,还有他的喜悦和泪水……混合成一种光怪陆离的影像,融进他的记忆,被他终生铭记。
每次能去赶集,机会都来之不易,总要缠磨父母很久,才能得到父母的应允。之后,便是兴奋和期盼。赶集的日子其实是固定的,也就隔三五天,孩子却觉得那几天的等待特别漫长。
集市上坑洼不平的土街,在孩子看来,便是宽阔的大道。哦,不对,孩子那时根本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别的宽阔大道,土街就是他的大道。街上熙攘走动着的人们,孩子觉得陌生而有趣。
土街中间路段,借着树木搭起了两排卖衣服的简易摊铺,人们反复从摊前走过,摸摸,看看,挑挑,砍价。其间总会有不少成对的姑娘小伙,看着衣服窃窃私语,有时候还佯装要去下个摊点,以便和卖家砍价。孩子就想,这小伙子和姑娘一定是在谈恋爱。村里人经常会议论哪个姑娘要和将来的女婿赶集买嫁妆,孩子听得多了,也便有些懂了。
再往东,是卖菜的路段,挨个堆积着萝卜、白菜、土豆、芹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等,都是乡间的普通菜蔬,随季节不同而变化着。菜堆都不大,有的堆在塑料垫上,有的则干脆堆在地上。赶集的人们习惯于蹲在菜摊前,挑挑拣拣,和卖菜的讨价还价。父母买好菜,会给孩子吃个西红柿或吃根黄瓜。孩子自然满心欢喜,根本不介意上面浮着的灰尘。
孩子最希望父母能花个五毛一块钱,给他买碗牛肉汤。店家的汤锅支在街边,从汤馆前走过,闻到浓郁的香气,看到那翻滚的肉汤、通红的辣椒、翠绿的香菜,孩子会忍不住流出口水来,步子也迈不动了。孩子提要求,父母会训斥他“吃嘴”。有时实在拗不过,父母会给孩子买碗汤。孩子喝得满嘴流油,觉得这是世间最好吃的饭。
喝完汤,孩子又对芝麻糖、甘蔗、冰棍……有了强烈的想法。毕竟,他还小,尚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父母再也无法容忍孩子的无理要求,怒骂孩子“吃嘴猫”,恐吓孩子说以后再也不带他来赶集了。最后,父母费力把孩子拉上了回家的路,孩子仍闹,父母干脆将孩子扔在身后,说不要他了。
孩子委屈,也倔强。他流着泪远远地跟在父母后面,发誓再也不回家了。可是,他又能去哪里呢?太阳已经快要落山,父母的身影已经看不见了,路边又有不少的坟堆……也有赶集回家的路人走过,但他都不认识。恐惧感和孤独感随着暮色不断加重,他只有回家。幸好,回家的路不算远,他认得路。
赶集时的不快,睡个觉起来,孩子也就忘了。他会和玩伴们夸张地讲述赶集时的见闻,恰如昨天的泪水从没流过,只有欢喜。心里,他还会期盼着,下次能再去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