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餐巾纸鉴别食品优劣 这个可以有
眼科医生:擦亮人们的心灵之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3 年 6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眼科医生:擦亮人们的心灵之窗
樊冬生 (左二)正在为患者检查眼底
    核心提示

    今天是全国爱眼日。近日,记者来到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眼科,近距离体验眼科医生樊冬生忙碌的工作。

    体验

    穿梭于病患之间 为患者寻找光明

    ■在病患间穿梭 忙碌而充实

    7时30分,记者看到该院眼科主任樊冬生时,他正在眼科病房查房。樊冬生今年44岁,中等身材,待人很随和。

    医院虽然8时上班,但他每天要提前40分钟到岗,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每周工作5天半,有3天要做手术,另外2天半的时间在门诊接诊。“从没有见过樊主任有坐在办公室清闲的时候,他不是在去病房的路上,就是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一名眼科护士告诉记者,一天连续二三十台手术是家常便饭,通常都是有上手术台的时间,没有下手术台的时间。

    ■手术一气呵成 娴熟而精准

    9时30分,樊冬生来到手术室,开始做准备,按照预约,他当天需要做20多台手术。在做手术前,患者们会在门诊治疗室进行冲眼、散瞳、麻醉等术前准备,樊冬生则为其讲解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0时,樊冬生进入手术室,换好手术衣,调试机器,开始为一名50多岁的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手术期间,樊冬生与另外1名医生和2名护士配合,近十种手术器械在樊冬生和医护人员手中飞快传递着,配合默契,动作娴熟而精准。

    仅10分钟,手术就结束了。患者眼部被纱布包好、起身离开。“第二天就可以摘纱布了。”樊冬生对病人说。接下来,他还要再做20多台手术……

    ■工作强度大 辛苦但无悔

    长时间在手术台前手术,一天下来,他常常累得话也说不出来,脖子僵硬无法动弹。

    在医院,眼科的急诊病人一般都到眼科病房处理,而其他科室的急诊病人都由急诊科接诊。因此,眼科病房的工作强度就很大。此外,夜班时遇到的急诊病人大部分是酒后的眼外伤,他们有时情绪不稳定,还会辱骂医生。樊冬生淡淡地说:“我只想为患者带去光明,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背后

    扎实的医学功底 源于长期勤学苦练

    ■反复练习 终结硕果

    1994年,樊冬生从新乡医学院眼耳鼻喉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三门峡市人民医院当眼科医生。2002年,从兰州大学眼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到河北省眼病治疗中心。

    起初,樊冬生给主任当助手,主攻方向是玻璃体切除手术。当时,许多医生不愿意选择这个专业,因为该专业技术含量高,至少要经过1年至2年的实践才能独立完成手术。聪明好学的樊冬生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能够独立操刀,完成手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樊冬生的妙手不仅来自扎实的医学功底,也来自长期的勤学苦练。2011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向樊冬生抛出了橄榄枝,将其作为人才引进。

    ■医德高尚 回馈社会

    “要做一名好的眼科医生,必须要有责任心和医德。”樊冬生不仅对技术精益求精,还对患者热情、真诚。

    2010年10月,樊冬生为105岁的市民吴桂花老人做了白内障手术。由于老人年龄大,身体各项机能退化较严重,再加上老人患白内障年限已久,晶体核已十分坚硬,手术难度非常大。但樊冬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完成了这台高难度的手术,这在我市眼科界是一个重大突破。

    他还带着科室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县区进行免费义诊,每年诊治患者近千人。从事眼科工作近20年,他已成功切除玻璃体四五千例,给上万名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 本报记者 王晓丹 文/图

    采访手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眼科医生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他们的肩上就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在三尺手术台上,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辛苦,顶得住压力。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擦亮了人们心灵之窗。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