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报06版昨日刊发《失主寻物心切 乘客赶路心焦》,引发读者广泛讨论。是协助失主寻物正确,还是自顾下车赶路有理?本报今日刊发两篇评论文章,分析其中道理。
6月4日,公交车上一女乘客发现钱包丢失,随即打电话报警并要求司机停车关门、等待民警。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这事儿一出,立刻引起议论纷纷。
“要得公道,打打颠倒”,为了更好地理解“配合警方,理解失主”,我们不妨打一个这样的“颠倒”:假如公交车上丢钱包的是你,你会怎么办?
相信许多人也会像那名女乘客一样,打110报警并要求司机停车关门。面对一些乘客的抱怨乃至强行下车,也相信许多人会气愤不已抱怨人心不古,甚至流下伤心的泪水。
放在自己身上可能是一个样,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又是一个样。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公交车上丢失财物,一些乘客身上体现出来的,是让人痛心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正是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助长了恶行的嚣张。
在这些年来众多公交车上失窃事件中,有这样一则新闻让人感动:辽宁沈阳一辆公交车上,一女乘客钱物被盗,从司机停车报警到窃贼被警方带走,在1个多小时里,全车80余名乘客虽然也有一些埋怨,但都耐心地等到了最后。
相对于更容易解决的迟到、坐火车晚点等问题,找到丢失的财物并抓住违法者是大事儿,它事关正义的伸张、公理的维护,事关良好社会秩序的营造,而这些,最终都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事不关己”,下一个丢钱包的可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