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儿童与辅导老师一起玩沙盘游戏 | |
核心提示
今年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10周年,而昨日是全国首个救助机构“开放日”。当天上午,志愿者们应邀参观了市救助管理站,近距离感受救助工作的方方面面。
1 救助乞讨者,10年共8万余人次
乒乓球室、桌球室、医疗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学习室……昨日上午,志愿者们走进市救助管理站,看到童童(化名)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
该站的工作人员说,童童是2011年10月被救助进站的残疾孩子。刚进站时,他衣衫褴褛,只能在轮椅上度日。1年多来,虽然还没有找到童童的家人,但通过康复训练,他已经能慢慢行走,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市救助管理站儿保科负责人说,目前在该站接受保护教育的未成年人约有10名,这些孩子均需要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才能走出心理阴影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此,该站去年5月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流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内设心理咨询室、音波放松治疗室、沙盘游戏室、心理宣泄室4个功能房间。
“目前,救助站里生活着40名流浪乞讨人员,而且平均每天有二三十名流浪乞讨人员进站得到救助。”该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收容站”变身为“救助站”这10年中,我市的救助管理机构从1个增至6个。自2011年年底起,嵩县、栾川、汝阳、洛宁、伊川陆续建立了救助管理机构,偃师、孟津、新安、宜阳的救助管理机构目前也在筹建中。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8月至今,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万余人次。仅今年1月至5月,市救助管理站就救助了3582名流浪乞讨人员。
2 遭遇难题,一些乞讨者不接受救助
“一天劝导10名流浪者,有时只会有1人愿意接受救助。”已从事救助工作23年的田举说,有的流浪乞讨人员就是不愿接受救助,有的不肯吐露真言,还有的明显在隐瞒身份。
对于拒绝政府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目前,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均缺乏执法依据和执法手段。田举说,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后,救助站作为政府对困难群体的临时性救助机构,工作人员按照“无偿救助,自愿受助”的原则积极进行人性化救助,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先救助,后甄别;对寻亲不遇、务工不着、离家出走等遇到困难的人员,实行分类救助;对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浪街头的进城务工人员,及时设立临时避寒场所,帮助其解燃眉之急。如果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接受救助,他们也不能强求。
另外,按照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站是提供临时性救助的地方,每次救助的时间为10天;一年中,相同流浪人员的救助次数为两次。然而目前工作人员为一些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家人后,他们仍不愿意回家,执意滞留在站中生活。
3 接求助,60分钟内须到达现场
目前,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民政部门及市救助管理站,接到110联动指挥中心指令或单位、居民和受助者本人的求助请求后,60分钟内须到达求助现场,甄别情况,劝导、引导流浪乞讨人员进入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或进行处置。各城市区民政部门在接到市救助管理站发出的救助通知后,要在30分钟内到达所属辖区救助现场,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临时救助保护和询问,对属于本辖区居民的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安置,对非本辖区居民的,由市救助站进行安置。
110联动指挥中心收到单位或群众发出的救助街头流浪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信息后,需指令辖区公安机关将其护送到市救助管理站。120急救指挥车,接到救助疑似精神病人的信息后,需先将该疑似精神病人送精神病医院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和救治。
目前我市有13家针对流浪乞讨病人急救的定点医院,分别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二中医院、解放军150医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按摩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复员退伍军人疗养院、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
本报记者 戈晓芳 通讯员 刘旭 文/图
相关链接
市民救助乞讨者需理性
我市的流浪者中职业乞讨人占80%以上,且以成年男性居多,他们往往通过骗讨、强讨、伏乞等方法来博取市民的同情。市救助站呼吁,市民遇到乞讨人员,请不要盲目给予金钱上的救助,可适当给他们提供食物、衣物,或者直接拨打110及市救助站的热线电话:62267164。
(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