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拜谒玄奘故里,院中香烟缭绕,高僧圣像端坐。玄奘当年历尽艰辛、舍身求法的时代已经远去,他翻译的真经以及为求真经矢志不移、九死不悔的精神却千古流传。
时值六月,石榴花殷红,慧泉水清澈。看到院中的石榴花,我不由得心中一动,想起小时候奶奶让我猜的一个谜语:“刘备黑夜出城西,曹操拉住关公衣——打两个水果名。”当时,我脱口而出:“枣(早)、石榴(实留)。”从那时起,石榴在我心中,成为挽留、留恋的象征。
如今,看到石榴花丛中的玄奘故里,我感慨万千。故土留不住玄奘,因为他心中有求得真经的神圣向往;天竺留不住玄奘,因为他心中怀有弘扬真经的崇高理想。于是,当年为求真经,玄奘毅然西行。雪山大漠,兵匪滋扰,他孤身涉险,历尽艰难,抵达天竺。在那烂陀寺中,他潜心研究经文,后遍游天竺,历谒名贤,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天竺。玄奘学成之后,决意归国。他谢绝了戒日王的多方挽留,踏上东归之路。此后,他翻译经书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著《大唐西域记》。
石榴,留不住心中有坚定信仰的人,而这些坚定的行动者,靠着坚持,往往取得最后的成功。这也许是“玄奘精神”的精髓之一吧。石榴花摇曳,把我的思绪牵到扬州,忆起另一位唐代高僧——东渡日本传经弘法的鉴真大师。
同样是为了弘扬佛法,鉴真历时十二年,先后六次东渡,九死一生。弟子病逝、自己双目失明,一切艰难困苦没能动摇鉴真的意志和决心,没能阻止他东渡日本的脚步,最后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时成功到达,实现了自己的宏伟理想,使佛法在日本发扬光大,也使中国文化在日本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