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和游人正在王城公园地下过街通道里的人防纳凉点小憩 记者 潘郁 摄 |
| 记者 郭秩铭 摄 |
|
核心提示
昨日,我市今年19处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正式开放。本报记者分多路进行体验,发现多数纳凉点凉爽适宜,很受欢迎,但也存在标志不醒目、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现场:凉凉快快,市民惬意
昨日10时,记者来到康滇路附近的中信重工1~3街坊地下人防工程,刚进入口处,就看见“中信人防纳凉处”的横幅。顺着楼梯向下,阵阵凉意袭来。这是一处早期修建的人防工程,由于湿气重,墙壁上还渗出一些水珠。在楼梯拐角处,一名老年人正在这里纳凉,楼梯的墙壁上挂着《温馨提示》和《避暑纳凉管理规定》。下到最底层,里面是一个大厅,大厅周围有十多个塑料椅,中间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几本杂志。不到10分钟,记者就觉得凉气袭人。
该工程管理人员说,为了安全起见,这个早期人防工程只开放800平方米,温度在15℃左右。由于附近的老年居民较多,不建议长时间在下面停留,纳凉时可带一件长袖。
昨日10时许,另一路记者来到瀍河回族区华林新村防空地下室。刚到该纳凉点入口处,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歌声,华林社区合唱队的几名成员正在这里排练歌曲。纳凉点里还有三四十位市民,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或看书,或打牌、看电视,非常热闹。
华林社区合唱队队长段德安说,自从有了人防工程纳凉点,这几年夏天社区里的老同志们有了集体活动的场所。随着纳凉点内设施的不断完善,来纳凉点的人越来越多,一大群街坊邻居在一起,很有乐趣。
华林新村纳凉点负责人刘保华说,今年,为了丰富纳凉群众的活动,纳凉点在原有的35张桌子和2张棋牌桌的基础上,新增了1台电视机和1个乒乓球桌台。现在,华林新村纳凉点可容纳近200人。
不便:标志不醒目,设施不完善
在感受到凉爽的同时,记者发现,一些纳凉点存在纳凉椅较少、纳凉点入口难找等问题,给前来纳凉的市民带来不便。
■ 问题一:纳凉椅较少
昨日11时30分,记者来到沃尔玛地下商场纳凉点,绕着整个超市负一层转了2圈,才在家电区见到了8个标有“人防办纳凉椅”的椅子。此外,在万达广场负一层纳凉点,除饼干区放有3把椅子外,并无其他可供休息的设施。
在位于天盛壹佰负一楼和中央百货负一楼的两处纳凉点,由于都是依托地下商场所建,所以并没有提供纳凉桌椅等设备。在中央百货负一楼内的苏宁电器卖场,记者询问销售人员时,他们均表示不知道此处是人防工程纳凉点,也没有人跟他们交代过需要提供桌椅等纳凉设施。
■ 问题二:标志不醒目
昨日11时,记者在洛阳火车东站附近,寻找郑州铁路局洛阳办事处人防工程纳凉点。在一个院子内,记者看到了一个小房子上挂有“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的横幅,但小房子外的铁栅栏门紧锁,(右上图)记者在周围也没有找到其他可以进入纳凉点的入口。随后,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个附近的居民,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家附近有这样一个纳凉点。
在位于凯旋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的周王城广场人防工程2号口,记者也未看到纳凉点的相关入口提示标志。在该入口处,有人正用锅烧水,还摆放有部分炊具。一名正在烧水的妇女拒绝记者入内,并表示这里不是纳凉点。
按照纳凉点设置要求,各纳凉点都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标志,标明“人防工程避暑纳凉处”,引导市民进入。
■ 问题三:设施不完善
昨日12时,记者来到洛阳师范学院新建的地下过街通道避暑纳凉点。通道入口处挂着“人防工程避暑纳凉处”的红色条幅。顺着扶梯进入通道,一股凉气袭来。一百多米长的通道内,只有靠东侧摆放着座椅,墙壁两旁贴着提醒标语。纳凉的市民或躺或坐,还有孩子在通道内奔跑追逐。
值班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通道内共有22组座椅,但由于目前此处自来水还未接通,厕所等附属设施暂无法使用。水源接通后,还可能为前来纳凉的市民免费提供开水。
此外,在西工小街地下人防工程内,地面有些湿滑,在此处的公共洗手间内,顶灯已经完全坏掉,关上门后,洗手间内一片漆黑。
呼吁:多点便利和贴心
针对部分地下商场内没有配备座椅等设施的情况,记者昨日拨打市人防办工程科电话询问。一名负责人表示,在设置纳凉点前,都已经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座椅,但可能由于场地限制等原因,一些座椅没有安装到位。
本月4日,市人防办负责人表示在各纳凉点开放前,都已经对其进行了检查,并排除了安全隐患,还对配套设施进行了管理维护。但昨日记者走访的结果是,座椅未配备、公厕灯坏掉、标志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
当记者询问西工区周王城广场人防工程2号口的具体位置时,该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他说,以前2号口处有一个经营项目,至于目前是否仍在经营还不太清楚,将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在昨日的体验中,不少市民对纳凉点提出了建议。
在中信重工纳凉点附近居住的张女士说,这个纳凉点楼梯狭窄且没有扶手,相关部门能否安装扶手,方便老人和小孩出入。
“希望今后纳凉点里的书籍、杂志能更多点,最好能根据实际情况,多准备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群体阅读的书籍。”华林社区合唱队队长段德安说,这样的纳凉点,才能真正让市民进得来、留得住。
本报记者 李东慧 郭秩铭 武怡晗 王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