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红薯,做成产业后“威力无比”。有1000多口人的汝阳县城关镇张河村,就受益于这个产业。
昔为糊口 今为致富
“过去村民种植红薯是为了增加口粮。现在不同了,红薯产业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张河村红薯合作社创始人李许召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张河村就大面积种植红薯,不过,一直未能形成产业。红薯不仅产量低,价钱也卖不上去。2009年8月,李许召在张河村创办了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为该村红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许召说,合作社先后从省农科院、洛阳农科院清丰县脱毒薯繁育基地等地引进了北京533、心香、金玉等多个优良红薯品种,向村民推广种植。同时,合作社负责为农民提供红薯种植技术支持,并统一回收、销售村民种植的红薯。2011年,合作社又在村里建立了11个红薯保鲜窖,可供村民储藏50余万公斤红薯。
“过去红薯的亩产也就500公斤左右,现在亩产约1500公斤。”张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安说,目前村里的红薯种植面积约3000亩,今年红薯售价约为每公斤2.6元,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出0.4元。
驻村干部 “引”来资金
今年3月,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在张河村内承办“优质红薯新品种快繁及应用”项目,投资20万元,建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2座塑料大棚,改变了过去红薯育苗单池操作的传统。
“仅靠村里合作社投资,项目很难达到最好效果。驻村帮扶的市统计局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李许召说,市统计局相关同志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使张河村获得了省级科技扶贫项目扶持资金70万元。
得到这笔扶持资金后,合作社成员们干劲更足了。目前,村里栽种的红薯新品种已达21种,繁育红薯苗1万亩左右。今年4月30日,合作社向张河村150余户村民免费发放优质红薯苗50万株,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10万元。
紧跟需求 做强产业
“前几年,村里曾尝试过做红薯粉条、淀粉等产品,由于附加值不高,且市场需求在转变,便又将重点转回种植红薯上来。”李许召说,下一步,村里计划重点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合作社对红薯保鲜技术已经有了一定把握,可应用到红薯茎尖、叶柄的保鲜加工上。以红薯茎尖为例,其有“蔬菜皇后”之称,有些营养物质含量比菠菜、芹菜、胡萝卜、黄瓜还高,特别是类胡萝卜素比普通胡萝卜高3倍,比鲜玉米、芋头等高600多倍。一包250克重的新鲜红薯茎尖,收购价不足1元,卖到市场上的价格在4元至5元。
李许召说,从市场情况来看,个头小、口感好的红薯更受欢迎。合作社将向村民推广种植迷你红薯品种,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