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春晖
核心提示
日前,《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周公营建洛邑相关问题考释》的文章,再次引发国内学术界对周公营建洛邑相关问题的广泛关注。
周公营建的洛邑到底是一城还是二城?如果是二城,西周王城和成周城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洛邑、王城、成周之名,最早始见于何时、何处?成周是如何命名的?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文章的作者、洛阳理工学院河洛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史善刚教授。
1 周公建洛邑 上演“双城记”
一问:周公营建洛邑,一城乎?二城乎?
一答: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地下出土文物的双重考证,周公营建的洛邑应为两座城,即王城和成周城。
其中,王城位于今瀍河以西、涧河以东,在今洛阳市老城区和西工区东半部一带;成周城位于今瀍河以东,在今洛阳市白马寺西和西北一带。
【史料记载】
周公营建洛邑是西周初年都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周公营建洛邑,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周公营建的洛邑应为两座城,即分别为王城和成周城;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一座城,成周城即王城。
周公营建的洛邑到底是几座城?让我们先看历史文献是如何记载的:
据《尚书·洛诰》记载:“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这句话的意思是,为营建新都,周公先到黄河以北的黎水占卜,但得到的结果不是吉兆。随后,他渡过黄河来到洛河平原,占卜涧水以东、瀍水以西的地方,得到的是吉兆;又占卜瀍水以东的地方,同样得到的是吉兆。
另据《汉书·地理志》载:“洛阳,周公迁殷民,是为成周……居敬王。河南,故郏公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
“通过对以上两则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周公营建的洛邑应为两座城。”史善刚认为,这两座城分别为王城和成周城。其中,王城为新都,象征社稷的九鼎就放置于此,成周城为殷商后裔居住的地方。
【考古发现证实洛邑应为两座城】
这种观点也为近年来的一些考古新发现所证实。如1964年至1972年,我市在北窑村出土了西周贵族墓葬近500座,应为西周都城遗址——王城的主要遗存之一;1975年至1979年,我市又在北窑村发现西周早期的大型铸铜作坊一处。这处位于瀍河西岸的铸铜作坊,应为王城内的重要手工作坊遗址。
1984年,在汉魏洛阳故城东北部,我市又发现了大型西周城址。该城址距瀍河以东约14公里,很可能为成周城。近年来,我市又相继在瀍河以东至塔湾一带,发现了100多座遗民的墓葬,这也与文献记载的周武王克商后曾迁殷遗民于洛邑的史实相符。
2 双城有分工 一主和一附
二问:西周王城和成周城在功能上有何不同?
二答:从两座城的性质和作用来看,王城应为中心城,成周城应为附属城。换句话说,王城为政治、经济中心,周公居此摄政;成周城为外郭城,驻扎有军队,是军事要地。
【史料记载】
史善刚说,对于周公营建洛邑的过程,在《尚书》中有简明扼要的描写。
据《尚书·召诰》载:公元前1039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都基地,名曰“相宅”。三月五日,召公到达洛邑,经“卜宅”得到吉兆后便正式奠基动工。
同年三月十二日,周公来到洛邑。二十一日,在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后,他向殷商贵族和各诸侯国的首领发布了营建洛邑的命令。自此,揭开了大规模营建“大邑周”的序幕。
当年十二月,洛邑初步落成。洛邑落成后,周王朝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大典。据《尚书·洛诰》载,洛邑落成后,周公对成王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紊)。予齐百工,伻(使)从王于周(新邑)。”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啊,你开始用殷礼接见诸侯,在新都祭祀文王,这些礼节是非常隆重而有条不紊的。我带领百官,使他们在旧都熟悉礼仪之后,再跟从王前往新邑。
【王城为中心城 成周城为附属城】
史善刚认为,周公营建洛邑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洛邑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为此而要把新邑建成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二是周王朝接受三监和武庚叛乱的教训,决定迁殷商遗民于洛,并屯兵“八师”,以加强对殷民的统一监管和统治。
至于两座城的性质和作用,王城应为中心城,是诸侯朝见国王和西周贵族居住的地方,是政治、经济中心;成周城应为附属城,是驻防军队、安置殷商遗民的地方。
3 洛邑之名称 始见于周初
三问:洛邑、王城、成周之名,最早始见于何时、何处?
三答:洛邑之名始见于周初。周代之前的洛邑,作为地名曰郏公式、洛汭等。王城与成周之名,始见于周公营建洛邑之后。王城与成周之名同出一处的,则源于令彝铭文之中。
【洛邑之名始见于周初】
史善刚说,洛邑地名的由来始见于周初,周代之前的洛邑,作为地名曰郏公式、洛汭、洛师、新邑等。王城与成周之名,始见于周公营建洛邑之后。
成周之名始见于何尊铭文。何尊于1965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其铭文共12行122字,记载了武王克商和成王命周公营建洛邑的历史史实:“隹(惟)王初遷(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豐(丰)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宗室,曰:肆文王受兹命,隹(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先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治)民……隹(惟)王五祀。”
这段话的大意是:成王为营建新都洛邑,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四月丙戌这一天,成王将宗小子叫来训诫:……宗小子的先父公氏跟随文王,文王受到上天授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武王在消灭大邑商之后,则告祭于天说:我要以天下四方的中心——“中国”(洛邑)作为都城,在这个地方来统治人民。
“文中成周的出现似有超前之嫌。”史善刚说,对于何尊铭文中所说的“隹(惟)王五祀”,目前国内学术界普遍理解为成王五年,即周公摄政五年,而此时正值周公大规模营建洛邑之始。
对于这个“硬伤”,史善刚则认为,铭文中的“成周”不会有错,其错在于对“隹(惟)王五祀”年代的考释、理解和认识上。
【王城、成周之名始见于周昭王初年】
那么,王城、成周之名最早同时出现于何时、何处?
这要从1927年出土于洛阳邙山马坡村的令彝铭文中寻找答案。令彝铭文共14行187字,其铭文如下:
“隹(惟)八月,辰才(在)甲申,王令(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亖(四)方,受卿事寮……隹(惟)十月吉癸未,明公朝(早)至于成周……甲申,明公用牲于京宫;乙酉,用牲于康宫;咸既,用牲于王。明公归自王……”
史善刚解释,铭文的大意是:周公之子明公接受(昭)王之命出任“卿事寮”。他于十月癸未这一天的早上,先来到成周视察;次日甲申,他来到京宫祭祀先王;再次日,他又来到康宫祭祀前王。在祭祀完所有先祖以后,他又到王城祭祀,并最终落脚王城。
“通过对‘康宫’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研究,我认为令彝产生的年代应为周昭王初年,这也是王城与成周之名最早同出一处的时代。”史善刚表示。
4 成周指洛邑 宗周指镐京
四问:成周是如何命名的?有什么内在含义?
四答:关于成周之名,其实是与宗周相对而言的。宗周者,周宗族之源也;成周者,乃周统一大业之始成也。
【史料记载】
对于成周是如何命名的这个问题,历代学者均有探讨。如《公羊传·宣公十六年》疏引郑玄曰:“居摄七年天下太平而此邑成,乃名曰成周。”
另外,有的学者则将成周之“成”与成王之“成”联系起来,认为成周之名源于成王。如《尚书·召诰》中云:“王末有成命,王亦显”;《尚书·洛诰》中亦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
从中可以看出,成王称“成”,是由于他终于完成昊天的“成命”,取得“成绩”。成周之所以称“成”,也是由于完成“成命”和取得“成绩”,建成周朝统一四方的国都。
“同时,成周之名其实是与宗周之名相对而言的。成周是东都洛邑之代称,宗周是西都镐京之代称。成周者,周统一大业之始成也;宗周者,周宗族之源也。”史善刚表示。
■作者简介
史善刚,洛阳人,教授,著名河洛文化研究专家、易学家,现为洛阳理工学院河洛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史善刚从教50多年,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历史文化和易学,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并出版《河洛文化论纲》《中国文化与日本》《洛阳古代都城的建筑艺术(日本版)》《河洛文化源流考》《河洛文化与中国易学》等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