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葡萄去袋 | |
核心提示
对财务总监、发型总监、艺术总监等称呼大家并不陌生,但您听说过栽养葡萄的技术总监吗?眼下正值葡萄上市,记者走进洛龙区李楼镇双赢高科红提生态园,为您讲述葡萄栽养技术总监的工作和生活。
体验
跑来跑去全为它
又到一年葡萄成熟时。走进红提生态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果肉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让人口生蜜意、甜沁心脾。近日,记者在该生态园见到技术总监张尚银时,他正在园区巡视。
■为枝叶定期“瘦身”
“眼下是葡萄的转色成熟期,很关键。”张尚银说,该阶段主要工作是对葡萄藤蔓的枝叶进行管理,重点控制新梢生长,操作方法俗称摘心。
张尚银边说边在身旁的一条藤蔓上随手摘了几片枝叶。“去强去弱是摘心的操作原则。”
张尚银举例说,一条藤蔓上若需保留10片叶心,要等数量超出10个才能摘,操作时只能摘强壮的枝叶或弱小的枝叶,否则会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摘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尚银说,操作时全凭操作员对葡萄长势的判断和平时经验的积累。
■葡萄也要穿“外套”
张尚银介绍,这一时期葡萄果实表面会产生果粉,果粉含有很好的酵母菌,对酿酒用葡萄品种而言,果粉就是宝,它能保证非酿酒用葡萄酿出酒的品质。此外,果粉也可增加葡萄的光泽度。
“为保护果实和果粉,园区采取为葡萄穿衣的技术措施。”张尚银介绍,这种方法俗称套袋,即用专门袋子在葡萄幼果期套上,至转色成熟期再去掉,这样可避免果实受到污染。
张尚银说,套袋也有操作规范,要领是严而不紧:袋子束得太紧不利于果实生长,但束得不严袋子会失去应有作用。去袋子同样有讲究,松开束口铁丝后,尽可能将袋子撑大后去掉,如果松口后直接拽下来,果粉容易被带掉。
■一天到晚就是跑
“农业技术员不跑不行,拿不到第一手资料无法开展工作。”张尚银说,他从事葡萄栽养指导工作20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根据当天观察的情况,安排下一步工作。
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摘心,什么时候该套袋……这些工作需提前安排,双赢高科红提生态园栽养的葡萄占地约3200亩,葡萄品种50多个,转一圈至少需要两天,要想监控整个园区情况,他只能一个挨着一个跑。
张尚银介绍,园区一线的三个生产队100多人分布在园区不同区域,巡视过程中发现小的、局部的问题,他直接向负责人讲解,或指导生产队队长出面解决,遇到普遍问题再将大家集中起来讲解。
背后
来洛多年终团圆
■洛阳是他的第二故乡
今年49岁的张尚银老家在山东平阴,1983年前后他从原泰安林校毕业后,在平阴县林业局下属一园艺场工作。
“那时候农业专业毕业的学生好就业,加之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土地有感情。”张尚银说,1999年他受聘到洛阳从事葡萄栽养指导工作,2004年家人也都来到洛阳,全家得以团聚。
如今,张尚银的爱人在我市某超市工作,他的儿子在我市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只有女儿在青岛工作。
张尚银笑着说,十几年的生活让他融进了洛阳,如果现在让他回山东,他会感到不习惯,洛阳就是第二故乡。
张尚银笑着说,心情苦闷时他习惯到葡萄园转转,在他看来,葡萄就像生活中的伙伴一般,难以割舍。
■培养盆景葡萄是他最大心愿
提及心愿,张尚银坦言对家庭怀有愧疚,特别是一家人分开的那段时间,全靠电话交流。
“由于平时工作忙,十天半月打一次电话就算不错了。”张尚银说,就是电话打通了也很难和孩子说几句话,多的还是问问家里情况。
记者了解到,张尚银用十几亩开辟了一块试验田,用于培养优质葡萄品种,他最大心愿是培育出盆景葡萄,这一计划目前正在实施。
“现在的楼越盖越高,人们接地气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试验成功,市民就能品尝自己种植的果子。”张尚银认为,这是一件很接地气的事情。
本报记者 马毓鋆 文/图
采访手记
一个外地人背井离乡来到洛阳,无论事业还是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他对事业的一股钻劲儿,令人钦佩。他那种平和的心态、踏实的做事态度,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